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儒家的文化范式——基于中美跨文化比较视角的考察

杨一纯,张春泥,孙 妍

引用本文: 杨一纯,张春泥,孙 妍. 儒家的文化范式——基于中美跨文化比较视角的考察[J]. 学术月刊, 2024, 56(3): 143-154. shu
Citation:  YANG Yichun. The Confucian Cultural Paradigm——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U.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3): 143-154. shu

儒家的文化范式——基于中美跨文化比较视角的考察

    作者简介: 杨一纯,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北京100871);张春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100871);孙妍,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871)。
  •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调查发展进程、经验与展望研究”(20JZD032)的阶段性成果。谢宇教授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和写作思路亦有贡献,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 中图分类号: C911

The Confucian Cultural Paradigm——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U.S.

  • CLC number: C911

  • 摘要: 中西方文明和国别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是社会心理学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现代化理论预测现代化过程中各国传统价值观会被现代价值观所取代,在不同文明之间形成价值观趋同。文化相对主义和本土心理学则强调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持续性和推动作用。之前对中国价值观变迁的研究更多是基于思辨性的分析,或使用建立在西方文化之上的测量工具,缺乏具有本土测量视角的跨文化比较量化研究。使用基于儒家文化开发的本土化测量工具对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发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美国人相比仍保有明显的文化独特性和儒家文化范式,尽管儒家传统价值观的某些维度已有所衰退。据此,应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关系,并重视儒家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变迁中的研究价值,以跨文化视角和量化方法探索中国民众价值观的变迁。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2
  • 文章访问数:  1750
  • HTML全文浏览量:  38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儒家的文化范式——基于中美跨文化比较视角的考察

    作者简介:杨一纯,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北京100871);张春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100871);孙妍,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研究员(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调查发展进程、经验与展望研究”(20JZD032)的阶段性成果。谢宇教授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和写作思路亦有贡献,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摘要: 中西方文明和国别之间的价值观差异是社会心理学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现代化理论预测现代化过程中各国传统价值观会被现代价值观所取代,在不同文明之间形成价值观趋同。文化相对主义和本土心理学则强调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持续性和推动作用。之前对中国价值观变迁的研究更多是基于思辨性的分析,或使用建立在西方文化之上的测量工具,缺乏具有本土测量视角的跨文化比较量化研究。使用基于儒家文化开发的本土化测量工具对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发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美国人相比仍保有明显的文化独特性和儒家文化范式,尽管儒家传统价值观的某些维度已有所衰退。据此,应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关系,并重视儒家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变迁中的研究价值,以跨文化视角和量化方法探索中国民众价值观的变迁。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