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人文与社会科学:范式突破与再理论化(笔谈)

于文 李汉松 王建宝 初金一 王海骁

引用本文: 于文 李汉松 王建宝 初金一 王海骁. 人文与社会科学:范式突破与再理论化(笔谈)[J]. 学术月刊, 2024, 56(6): 112-131. shu
Citation:  YU We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 Breakthroughs and Retheorizing(Symposium)[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6): 112-131. shu

人文与社会科学:范式突破与再理论化(笔谈)

    作者简介: 于文,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客座助理教授。李汉松,柏林自由大学法学院研究员。王建宝,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100871)。初金一,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王海骁,纽约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 中图分类号: C03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 Breakthroughs and Retheorizing(Symposium)

  • CLC number: C03

  • 摘要: 笔谈学者来自不同领域,但都以学术史变迁为背景、以实证议题为例,探讨跨学科视野在突破范式和提升规范性理论方面的可能性。于文认为以早期现代全球化为背景的“大分流”经济史研究对突破现代性理论中的欧洲中心论、公允评价亚洲现代化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近一步强调经济史之上必须有思想史的跟进才能理解中西现代化道路背后的认知逻辑和价值诉求。以明清转型时的“新经学”和西欧早期启蒙运动的“新自然法”为例,于文比较了中西同时期兴起的历史自治思想,并强调其对19世纪以来中西民族国家模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李汉松认为当下北美国际关系研究和政治哲学过度去政治化,造成前者学科碎片化乃至庸俗化,后者则退化为制度附庸且不再关照政治本质。为此,李汉松提出重启政治哲学关于政治集体之间应如何构筑伦理关系的基本议题,重塑国际关系领域对政体、文化、冲突等议题的研究,批判建构现代多元国际秩序。王建宝通过讨论理学传统中主体哲学和历史的紧密关系,来回应当代学科综合应然和实然议题的重要性,强调超越性的价值诉求需要影响历史、并通过历史性地践行形成具体的认同。初金一通过讨论苏联作家利季娅·金兹堡对回忆录写作的文学分析,跨越文学与历史,探讨文化记忆理论如何解释非虚构文学塑造群体历史叙述与认同的功能。王海骁以中古史士族衰亡研究为例,指出中古史量化研究因为和统计学及定量社科研究常年脱钩而质量欠佳,造成学界对定量研究价值的忽视,并提出如何通过更准确的量化分析工具解释宏观历史变迁。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1
  • 文章访问数:  740
  • HTML全文浏览量:  11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人文与社会科学:范式突破与再理论化(笔谈)

    作者简介:于文,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客座助理教授。李汉松,柏林自由大学法学院研究员。王建宝,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100871)。初金一,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王海骁,纽约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摘要: 笔谈学者来自不同领域,但都以学术史变迁为背景、以实证议题为例,探讨跨学科视野在突破范式和提升规范性理论方面的可能性。于文认为以早期现代全球化为背景的“大分流”经济史研究对突破现代性理论中的欧洲中心论、公允评价亚洲现代化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近一步强调经济史之上必须有思想史的跟进才能理解中西现代化道路背后的认知逻辑和价值诉求。以明清转型时的“新经学”和西欧早期启蒙运动的“新自然法”为例,于文比较了中西同时期兴起的历史自治思想,并强调其对19世纪以来中西民族国家模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李汉松认为当下北美国际关系研究和政治哲学过度去政治化,造成前者学科碎片化乃至庸俗化,后者则退化为制度附庸且不再关照政治本质。为此,李汉松提出重启政治哲学关于政治集体之间应如何构筑伦理关系的基本议题,重塑国际关系领域对政体、文化、冲突等议题的研究,批判建构现代多元国际秩序。王建宝通过讨论理学传统中主体哲学和历史的紧密关系,来回应当代学科综合应然和实然议题的重要性,强调超越性的价值诉求需要影响历史、并通过历史性地践行形成具体的认同。初金一通过讨论苏联作家利季娅·金兹堡对回忆录写作的文学分析,跨越文学与历史,探讨文化记忆理论如何解释非虚构文学塑造群体历史叙述与认同的功能。王海骁以中古史士族衰亡研究为例,指出中古史量化研究因为和统计学及定量社科研究常年脱钩而质量欠佳,造成学界对定量研究价值的忽视,并提出如何通过更准确的量化分析工具解释宏观历史变迁。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