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自古文人多入蜀”:一种文学地理观念的生成

葛永海 沈闻

引用本文: 葛永海 沈闻. “自古文人多入蜀”:一种文学地理观念的生成[J]. 学术月刊, 2024, 56(6): 132-146. shu
Citation:  “Ancient Literati Entering Shu Commonly”: The Formation of A Literary Geography ConceptGE Yonghai. “Ancient Literati Entering Shu Commonly”:The Formation of A Literary Geography Concept[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6): 132-146. shu

“自古文人多入蜀”:一种文学地理观念的生成

    作者简介: 葛永海,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浙江金华321004);沈闻,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09)。;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游士叙事视角下的明清小说地图研究”(19AZW014)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206

“Ancient Literati Entering Shu Commonly”:The Formation of A Literary Geography Concept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自古文人多入蜀”。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长时段、大规模的文人入蜀现象,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入蜀”吟咏。这些吟咏经过历代的累积、沉淀、感悟,文人与蜀地的内在精神联系不断被强调和揭示,逐渐形成了为世人所认可的“自古文人多入蜀”观念,其要旨在于入蜀之行对于文人创作的山水熏染和精神引领,同时强调了时代的连续性和文人群体参与的广泛性,这一观念形成的背后是一个内外多重因素相互协调的动力机制。“文人多入蜀”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地理观念,为文学地理学理论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富有启示的阐释框架和学术路径。
    1. [1]

      岳林 . 论隐私的社会生成机制. 学术月刊, 2019, 51(6): 104-116.

    2. [2]

      金进 . 海外华人社群的分化与维新文人的文学记忆.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3-141.

    3. [3]

      王晓朝 . 古希腊智慧观念之起源与明智论的生成. 学术月刊, 2023, 55(5): 17-25.

    4. [4]

      肖伟胜 . 观念艺术的生成与内涵及其革命性意义. 学术月刊, 2023, 55(7): 128-141.

    5. [5]

      赖大仁张雨舟 . 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0-168, 206.

    6. [6]

      葛永海 .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学术月刊, 2016, 48(03): 90-103.

    7. [7]

      郜元宝 . 鲁迅杂文人物形象谱系研究小史. 学术月刊, 2022, 54(3): 162-171.

    8. [8]

      马洪 . 绿色原则何以入民法典. 学术月刊, 2017, 49(10): 93-102.

    9. [9]

      郭忠华陈奕锟 .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地理想象. 学术月刊, 2021, 53(9): 203-216.

    10. [10]

      侯旭东 . 事件是如何生成的?.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58-178.

    11. [11]

      丁四新 . 《老子》的分章观念及其检讨.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7-36.

    12. [12]

      高瑞泉 . 词汇:中国观念史研究的进路. 学术月刊, 2021, 53(5): 17-28.

    13. [13]

      吴国盛胡翌霖 . 由史入思 —— 吴国盛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86-190.

    14. [14]

      徐俪成 . 汉魏六朝“文人无行”批评话语的形成与演化. 学术月刊, 2021, 53(5): 165-174.

    15. [15]

      盛明科刘勇 . 基层治理疲态的生成逻辑. 学术月刊, 2023, 55(4): 114-126.

    16. [16]

      刘志阳王陆峰 . 中国社会企业的生成逻辑. 学术月刊, 2019, 51(10): 82-91.

    17. [17]

      陈颀 . 制度钟摆及其演变机制. 学术月刊, 2023, 55(1): 110-126.

    18. [18]

      吴俊范 . 明初以来长江口南岸地理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 学术月刊, 2022, 54(5): 172-182.

    19. [19]

      王振忠邹怡 . 社会历史与人文地理——王振忠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79-184.

    20. [20]

      高新民郭佳佳 . 自我意识的心理地理学探原. 学术月刊, 2021, 53(3): 17-2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3
  • 文章访问数:  284
  • HTML全文浏览量:  4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自古文人多入蜀”:一种文学地理观念的生成

    作者简介:葛永海,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浙江金华321004);沈闻,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09)。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游士叙事视角下的明清小说地图研究”(19AZW014)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自古文人多入蜀”。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长时段、大规模的文人入蜀现象,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入蜀”吟咏。这些吟咏经过历代的累积、沉淀、感悟,文人与蜀地的内在精神联系不断被强调和揭示,逐渐形成了为世人所认可的“自古文人多入蜀”观念,其要旨在于入蜀之行对于文人创作的山水熏染和精神引领,同时强调了时代的连续性和文人群体参与的广泛性,这一观念形成的背后是一个内外多重因素相互协调的动力机制。“文人多入蜀”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地理观念,为文学地理学理论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富有启示的阐释框架和学术路径。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