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现代性与剩余

邹诗鹏

引用本文: 邹诗鹏. 现代性与剩余[J]. 学术月刊, 2016, 48(08): 40-51.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8): 40-51. shu

现代性与剩余

  • 摘要: 与传统时代普遍存在的匮乏不同,现代性的特征越来越表现为普遍存在的剩余。物的剩余是从生存性状的物化到物欲化及物役化的转变,表现为废弃物的世界与人生存的荒诞化。主体的剩余是在现代性过程中产生的人的受限与受奴役,也表现为“人类的废弃”与“多余人”。结构的剩余是指现代性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科层化的剩余,其实质是形式合理性的剩余。政治的剩余是在现代性条件下不断增生的乌托邦主义,表现为“剩余的善”、国家权力的剩余以及“剩余之民”。历史的剩余的实质在于持续在场的“现在”的剩余,是抽掉了人的自然史的结果,表现为历史与未来双重的虚空。符号的剩余是现代性符号世界的剩余,表现为抽象的符号对人的统治及其虚无的生产。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3263
  • HTML全文浏览量:  18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现代性与剩余

摘要: 与传统时代普遍存在的匮乏不同,现代性的特征越来越表现为普遍存在的剩余。物的剩余是从生存性状的物化到物欲化及物役化的转变,表现为废弃物的世界与人生存的荒诞化。主体的剩余是在现代性过程中产生的人的受限与受奴役,也表现为“人类的废弃”与“多余人”。结构的剩余是指现代性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科层化的剩余,其实质是形式合理性的剩余。政治的剩余是在现代性条件下不断增生的乌托邦主义,表现为“剩余的善”、国家权力的剩余以及“剩余之民”。历史的剩余的实质在于持续在场的“现在”的剩余,是抽掉了人的自然史的结果,表现为历史与未来双重的虚空。符号的剩余是现代性符号世界的剩余,表现为抽象的符号对人的统治及其虚无的生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