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

章益国

引用本文: 章益国.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J].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42-147.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1): 142-147. shu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

  • 摘要: 以往讨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多局限在“经史关系”的问题域之下,以至于辨析愈微,去题愈远,而忽略了章学诚还曾在更宽阔的视域下提出了很多类似的命题,这些命题包括:“经入于史”“古之子即后之集”“子衰而集兴”“史蕴子意”等,这都是对刘歆“诸子出于王官”的结构性模仿。这些相互关联的命题构成了一个“四部皆通”整体知识图景,其中“史乃经之流”“集乃子之流”是两条最重要的路径,构成中国学术史演进的二水分流,这体现了章学诚凭借其隐喻式思维,追求对知识分类和演变的独特理解。在这个整体图景下,以隐喻的思维方式,跳出经史关系论的畛域,“六经皆史”论才能得以充分解释。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338
  • HTML全文浏览量:  20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

摘要: 以往讨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多局限在“经史关系”的问题域之下,以至于辨析愈微,去题愈远,而忽略了章学诚还曾在更宽阔的视域下提出了很多类似的命题,这些命题包括:“经入于史”“古之子即后之集”“子衰而集兴”“史蕴子意”等,这都是对刘歆“诸子出于王官”的结构性模仿。这些相互关联的命题构成了一个“四部皆通”整体知识图景,其中“史乃经之流”“集乃子之流”是两条最重要的路径,构成中国学术史演进的二水分流,这体现了章学诚凭借其隐喻式思维,追求对知识分类和演变的独特理解。在这个整体图景下,以隐喻的思维方式,跳出经史关系论的畛域,“六经皆史”论才能得以充分解释。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