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清代律学史中的“箭垛”和“失踪者”

陈灵海

引用本文: 陈灵海.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清代律学史中的“箭垛”和“失踪者”[J].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50-16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11): 150-163. shu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清代律学史中的“箭垛”和“失踪者”

  • 摘要: 近三十年来的清代律学史研究呈现明显的“箭垛化”和“晚清化”现象,清代前期、中期的许多重要律学家较少被关注。从大量史料中可以勾稽出沈之奇、洪弘绪、万维翰、许梿、潘骏德等一些被遗忘的清代律学“失踪者”的生平剪影,他们乏人问津是趋热避冷的学术惰性使然,深层原因则是未能摆脱启蒙诉求和现代性范式的窠臼。对精心选择的个别历史人物进行不断“箭垛化”,实质上是对历史记忆进行破坏性的重编和精简;对历史的“记忆+遗忘”结构保持清醒,才能真正理解学者的生涯命运和学术史的全程图景。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3371
  • HTML全文浏览量:  18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清代律学史中的“箭垛”和“失踪者”

摘要: 近三十年来的清代律学史研究呈现明显的“箭垛化”和“晚清化”现象,清代前期、中期的许多重要律学家较少被关注。从大量史料中可以勾稽出沈之奇、洪弘绪、万维翰、许梿、潘骏德等一些被遗忘的清代律学“失踪者”的生平剪影,他们乏人问津是趋热避冷的学术惰性使然,深层原因则是未能摆脱启蒙诉求和现代性范式的窠臼。对精心选择的个别历史人物进行不断“箭垛化”,实质上是对历史记忆进行破坏性的重编和精简;对历史的“记忆+遗忘”结构保持清醒,才能真正理解学者的生涯命运和学术史的全程图景。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