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年代学”视域下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关于概念、意义与源流问题的思考

吴秀明

引用本文: 吴秀明. “年代学”视域下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关于概念、意义与源流问题的思考[J]. 学术月刊, 2025, 57(2): 153-164. shu
Citation:  WU Xiuming. Literary Studies of the 199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ronotexts”—Reflections on Concepts,Significance,and Origins[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2): 153-164. shu

“年代学”视域下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关于概念、意义与源流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吴秀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杭州 310058)。
  • 中图分类号: I206

Literary Studies of the 199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ronotexts”—Reflections on Concepts,Significance,and Origins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近年来,九十年代文学日益广泛地受到重视,并成为当下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相较于成果丰硕的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了还原九十年代的丰富内涵,有效推动其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借鉴“年代学”理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九十年代再出发”命题。这不仅需要厘清九十年代文学与八十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源流交叠的方式去展示其曾经历的过渡、延展或带有时代特征的历史转换,而且还要进而阐释它对新世纪文学带有“源头性”意义的功能价值。
    1. [1]

      武新军 .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 学术月刊, 2021, 53(4): 162-172.

    2. [2]

      陈波 .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45-166.

    3. [3]

      张永清 .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拓展与突破. 学术月刊, 2022, 54(3): 172-182, 224.

    4. [4]

      金理 . 《十七岁的轻骑兵》与90年代青年的情感结构. 学术月刊, 2020, 52(4): 129-141.

    5. [5]

      高世蒙 . 歧义纷呈的“漩涡”: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的生成与流变. 学术月刊, 2022, 54(5): 151-160.

    6. [6]

      李井奎 .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同袍抑或敌手. 学术月刊, 2018, 50(12): 41-51.

    7. [7]

      董昕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银行业领券发行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学术月刊, 2020, 52(7): 171-184.

    8. [8]

      陈晓明 . 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白鹿原》与“90年代”的历史源起. 学术月刊, 2018, 50(5): 111-127.

    9. [9]

      姚泽麟 .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 学术月刊, 2024, 56(1): 127-140.

    10. [10]

      毛宣国 . “修辞性阅读”与文学阐释. 学术月刊, 2019, 51(6): 117-128.

    11. [11]

      吴秀明 . 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 ——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特点与问题.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25-132.

    12. [12]

      毛宣国 .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7-25.

    13. [13]

      张帆 .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09-122.

    14. [14]

      成中英 .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5-14.

    15. [15]

      凤媛 .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 学术月刊, 2020, 52(9): 140-149.

    16. [16]

      王建伟 . 1930年代胡适“落伍”问题再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4): 196-208.

    17. [17]

      南帆 . 文学:概念建构与娱乐主题的沉浮. 学术月刊, 2021, 53(1): 150-160.

    18. [18]

      马华灵 . 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 学术月刊, 2016, 48(02): 34-45.

    19. [19]

      许琪 . 因果推断五十年:成就、挑战与应对. 学术月刊, 2024, 56(11): 131-144.

    20. [20]

      陈浩 . 《阙特勤碑》南面铭文的作者与镌刻年代问题.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48-15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53
  • HTML全文浏览量:  1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年代学”视域下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关于概念、意义与源流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吴秀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浙江杭州 310058)。

摘要: 近年来,九十年代文学日益广泛地受到重视,并成为当下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相较于成果丰硕的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了还原九十年代的丰富内涵,有效推动其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借鉴“年代学”理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九十年代再出发”命题。这不仅需要厘清九十年代文学与八十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源流交叠的方式去展示其曾经历的过渡、延展或带有时代特征的历史转换,而且还要进而阐释它对新世纪文学带有“源头性”意义的功能价值。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