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

马华灵

引用本文: 马华灵. 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J]. 学术月刊, 2016, 48(02): 34-45.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2): 34-45. shu

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

  • 摘要: 洞穴隐喻在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缩影,也是施特劳斯思想转型的缩影。古典政治哲学的处境是柏拉图的第一洞穴,其根本目标是从第一洞穴上升到阳光中;而现代政治哲学的境况是施特劳斯的第二洞穴,其首要任务是从第二洞穴上升到第一洞穴,然后再从第一洞穴上升到阳光中。但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悲剧是,它不仅没有返回第一洞穴,反而深陷第二洞穴。因此,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政治哲学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唯一途径是,以哲学史为中介,彻底批判传统,恢复传统的原貌。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8
  • 文章访问数:  4140
  • HTML全文浏览量:  24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古今之争中的洞穴隐喻:1930年代施特劳斯的思想转型

摘要: 洞穴隐喻在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缩影,也是施特劳斯思想转型的缩影。古典政治哲学的处境是柏拉图的第一洞穴,其根本目标是从第一洞穴上升到阳光中;而现代政治哲学的境况是施特劳斯的第二洞穴,其首要任务是从第二洞穴上升到第一洞穴,然后再从第一洞穴上升到阳光中。但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悲剧是,它不仅没有返回第一洞穴,反而深陷第二洞穴。因此,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政治哲学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唯一途径是,以哲学史为中介,彻底批判传统,恢复传统的原貌。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