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刘锋杰 赵言领

引用本文: 刘锋杰, 赵言领.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J].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01-11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6): 101-110. shu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 摘要: 罗钢认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概念没有传统诗学的依据,是采用了传统词语但并无传统诗学实质的“传统的幻象”。但实际上,从语文学与传统诗学的角度可以认识与揭示“隔与不隔”与传统的内在关联性,“隔与不隔”是属于中国的诗学创新。历来的王国维研究已形成了罗钢“以西释王”、唐圭璋“以中释王”与钱锺书“以原理释王”三种阐释策略,而后者最能表现中西文学的共通性。对三者的比较研究表明,要想深入揭示王国维诗学思想的实质,必须摆脱“后殖民理论”的桎梏,在自信且自由的理论心态中才能推进中国诗学的发展,并与西方诗学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0
  • 文章访问数:  4066
  • HTML全文浏览量:  24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摘要: 罗钢认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概念没有传统诗学的依据,是采用了传统词语但并无传统诗学实质的“传统的幻象”。但实际上,从语文学与传统诗学的角度可以认识与揭示“隔与不隔”与传统的内在关联性,“隔与不隔”是属于中国的诗学创新。历来的王国维研究已形成了罗钢“以西释王”、唐圭璋“以中释王”与钱锺书“以原理释王”三种阐释策略,而后者最能表现中西文学的共通性。对三者的比较研究表明,要想深入揭示王国维诗学思想的实质,必须摆脱“后殖民理论”的桎梏,在自信且自由的理论心态中才能推进中国诗学的发展,并与西方诗学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