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

陈波

引用本文: 陈波.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J].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45-166.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4): 145-166. shu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

  • 摘要: “中国本部”是后世对西班牙文la propia China、拉丁文Sinae Propriae和英文China proper等的中文翻译。它们于16至18世纪在欧洲起源并逐步得以塑造、成型,其土壤是欧洲的血亲专属观和族性地理观,以族性本部国度和族性国度“自身”为概念先导。本部概念的实质是族性本部,以民族-国家为理想归宿。欧洲作者最先把它运用于理解文化、族性混杂的中国,以减域型的方式构造出“中国本部”;随后以反向的增域型途径用于理解欧洲诸国。西方作者建构“中国本部”概念的方法包括初级比附、甄别原则挪用和概念倒栽等;其所指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3647
  • HTML全文浏览量:  31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建构——1550年代至1795年

摘要: “中国本部”是后世对西班牙文la propia China、拉丁文Sinae Propriae和英文China proper等的中文翻译。它们于16至18世纪在欧洲起源并逐步得以塑造、成型,其土壤是欧洲的血亲专属观和族性地理观,以族性本部国度和族性国度“自身”为概念先导。本部概念的实质是族性本部,以民族-国家为理想归宿。欧洲作者最先把它运用于理解文化、族性混杂的中国,以减域型的方式构造出“中国本部”;随后以反向的增域型途径用于理解欧洲诸国。西方作者建构“中国本部”概念的方法包括初级比附、甄别原则挪用和概念倒栽等;其所指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