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权力秩序”与清末政体变革:基于新框架的分析

袁超 董振光

引用本文: 袁超 董振光. “权力秩序”与清末政体变革:基于新框架的分析[J]. 学术月刊, 2024, 56(12): 86-99. shu
Citation:  YUAN Chao, DONG Zhenguang. “Power Order” and the Reform of Regim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 Analysis Based on a New Framework[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2): 86-99. shu

“权力秩序”与清末政体变革:基于新框架的分析

    作者简介: 袁超,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广东深圳518055);董振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55)。;
  • 中图分类号: D6

“Power Order” and the Reform of Regim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 Analysis Based on a New Framework

  • CLC number: D6

  • 摘要: 从政治学的根本关怀出发,政体变革本质上是权力关系—结构变动的过程和结果。以“权力秩序”为核心概念的分析框架,旨在借鉴迈克尔·曼的社会权力类型学,结合过程追踪方法理念,构建起“权力主体与主体性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分析单元,以及“权力结构形态的解体与形塑”的两大过程性分析维度,进而重探清末政体变革。分析发现,清末存在政治权力悬置、军事权力转移、意识形态权力重构、经济权力萎靡的情形,君主制所依赖的“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政治权力—军事权力”强结构相继解体,进而导致政治失序。在时代心态与西方意识形态力量的形塑下,彼时的知识分子急切擘画着中国现代政制的未来,然而他们所欲构建的理想政体消耗在了复杂的权力秩序变动之中。革命党与立宪派虽以短暂的合作完成了辛亥革命,但革命后所建立的共和制终究有名无实,与“理想型”共和政制的设置原则并不相符,最终以军人干政的局面收场。
    1. [1]

      李平亮 . 清末民初新式社团与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8): 175-186.

    2. [2]

      王烨,孟天广 . 横向权力结构与地方政府回应性:分职与协同. 学术月刊, 2024, 56(2): 103-114.

    3. [3]

      冯建勇胡宇海 . 地缘政治与权力竞争. 学术月刊, 2021, 53(7): 187-201.

    4. [4]

      曹清华 . 江湖想象与权力实践. 学术月刊, 2019, 51(9): 143-151, 184.

    5. [5]

      包刚升 . 政治危机何以形成:一项基于自由政体学说的理论分析. 学术月刊, 2019, 51(11): 79-94.

    6. [6]

      于晓虹杨惠 . 党政体制重构视阈下政法工作推进逻辑的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05-116.

    7. [7]

      杨菊华 . 长老权力与时势权力的消长:数字时代的代际关系.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21-133.

    8. [8]

      王广亮张屹山 . 社会财富初次分配的权力准则. 学术月刊, 2016, 48(04): 63-70.

    9. [9]

      莫伟民 . 福柯论“医院空间”的政治权力运作. 学术月刊, 2019, 51(5): 15-23.

    10. [10]

      杨国强 . 清末新政与共和困局(上)——民初中国的两头不到岸. 学术月刊, 2018, 50(01): 5-28.

    11. [11]

      杨国强 . 清末新政与共和困局(下)—— 民初中国的两头不到岸. 学术月刊, 2018, 50(02): -.

    12. [12]

      张仲民 . “文以载政”:清末民初的“新名词”论述.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61-171.

    13. [13]

      战玉冰 .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 学术月刊, 2021, 53(9): 168-176.

    14. [14]

      高玉 . 论清末民初期刊白话文的传承与新变.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09-110.

    15. [15]

      张蕾 . “伟大的传统”:《红楼梦》与清末民初小说. 学术月刊, 2019, 51(9): 133-142.

    16. [16]

      李怡 . 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权力化语言. 学术月刊, 2020, 52(7): 126-134.

    17. [17]

      杨国强 .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学术月刊, 2021, 53(11): 200-216.

    18. [18]

      张爱军孙玉寻 . 算法权力及其国家能力形塑的主体透视. 学术月刊, 2021, 53(12): 96-105.

    19. [19]

      李磊 . 东晋时期东亚政局中的政治传统与权力运作. 学术月刊, 2018, 50(5): 154-162.

    20. [20]

      王中江 . 权力的正当性基础:早期儒家“民意论”的形态和构成. 学术月刊, 2021, 53(3): 5-1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145
  • HTML全文浏览量:  5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权力秩序”与清末政体变革:基于新框架的分析

    作者简介:袁超,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广东深圳518055);董振光,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 从政治学的根本关怀出发,政体变革本质上是权力关系—结构变动的过程和结果。以“权力秩序”为核心概念的分析框架,旨在借鉴迈克尔·曼的社会权力类型学,结合过程追踪方法理念,构建起“权力主体与主体性权力关系”的结构性分析单元,以及“权力结构形态的解体与形塑”的两大过程性分析维度,进而重探清末政体变革。分析发现,清末存在政治权力悬置、军事权力转移、意识形态权力重构、经济权力萎靡的情形,君主制所依赖的“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政治权力—军事权力”强结构相继解体,进而导致政治失序。在时代心态与西方意识形态力量的形塑下,彼时的知识分子急切擘画着中国现代政制的未来,然而他们所欲构建的理想政体消耗在了复杂的权力秩序变动之中。革命党与立宪派虽以短暂的合作完成了辛亥革命,但革命后所建立的共和制终究有名无实,与“理想型”共和政制的设置原则并不相符,最终以军人干政的局面收场。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