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构成性策略”到“新本体论奠基方案”——社会批判规范标准的再奠基

周爱民

引用本文: 周爱民. 从“构成性策略”到“新本体论奠基方案”——社会批判规范标准的再奠基[J]. 学术月刊, 2025, 57(9): 25-34. shu
Citation:  ZHOU Aimin. From “Constitutive Strategy” to “A New Ontological Grounding Program”——Lay Foundation Again of Normative Criteria for Social Critique[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9): 25-34. shu

从“构成性策略”到“新本体论奠基方案”——社会批判规范标准的再奠基

    作者简介: 周爱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暨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 (上海 200433)。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内在批判'视角下 21 世纪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启示研究"(23BZX010)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B5

From “Constitutive Strategy” to “A New Ontological Grounding Program”——Lay Foundation Again of Normative Criteria for Social Critique

  • CLC number: B5

  • 摘要: 在对社会批判方法的讨论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依然坚守一种特殊的"内在批判"。内在批判不仅要求批判以对象自身的标准进行评判,还强调批判的内部标准必须具备普遍有效性。在证成内部标准的普遍有效性时,一种名为"构成性策略"的奠基方案被广泛采用。这一方案试图通过重构社会实践的构成性原则,为批判的规范标准奠定普遍有效的规范基础。然而,这一方案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社会本体论与规范约束力方面的挑战。针对为规范标准最终奠基的困难,以弗赖恩哈根和萨尔为代表的当代学者,提出了通过放弃最终奠基方案来维持批判的尝试。尽管他们对流行的奠基方案提出了有力的批评,其解决方案却也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这些方案最终还得依赖于某种奠基方案,而这些方案与他们的批判理论主张相矛盾。批判理论若要保持批判的维度,不能回避普遍证成自身批判标准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基于门克阐述的"规范的悖谬"思想,能够勾勒出一种"新本体论奠基方案"。该方案不仅避免了预设无矛盾的社会存在状态,而且能够为批判提供充分的规范理由,从而有效回应了社会本体论与规范约束力的挑战。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8
  • HTML全文浏览量:  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构成性策略”到“新本体论奠基方案”——社会批判规范标准的再奠基

    作者简介:周爱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暨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 (上海 200433)。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内在批判'视角下 21 世纪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启示研究"(23BZX010)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在对社会批判方法的讨论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依然坚守一种特殊的"内在批判"。内在批判不仅要求批判以对象自身的标准进行评判,还强调批判的内部标准必须具备普遍有效性。在证成内部标准的普遍有效性时,一种名为"构成性策略"的奠基方案被广泛采用。这一方案试图通过重构社会实践的构成性原则,为批判的规范标准奠定普遍有效的规范基础。然而,这一方案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社会本体论与规范约束力方面的挑战。针对为规范标准最终奠基的困难,以弗赖恩哈根和萨尔为代表的当代学者,提出了通过放弃最终奠基方案来维持批判的尝试。尽管他们对流行的奠基方案提出了有力的批评,其解决方案却也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这些方案最终还得依赖于某种奠基方案,而这些方案与他们的批判理论主张相矛盾。批判理论若要保持批判的维度,不能回避普遍证成自身批判标准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基于门克阐述的"规范的悖谬"思想,能够勾勒出一种"新本体论奠基方案"。该方案不仅避免了预设无矛盾的社会存在状态,而且能够为批判提供充分的规范理由,从而有效回应了社会本体论与规范约束力的挑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