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歧义纷呈的“漩涡”: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的生成与流变

高世蒙

引用本文: 高世蒙. 歧义纷呈的“漩涡”: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的生成与流变[J]. 学术月刊, 2022, 54(5): 151-160. shu
Citation:  Shimeng GAO. An Ambiguous School: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Modernists” in the 1930s[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5): 151-160. shu

歧义纷呈的“漩涡”: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的生成与流变

    作者简介: 高世蒙,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
  • 中图分类号: I206

An Ambiguous School: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Modernists” in the 1930s

  • Available Online: 2022-05-20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1930年代,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出现了两个创作群体,即“现代派”诗人和“新感觉派”作家。这两支队伍在人员构成和创作风格上多有交叉重叠。经由30年代文学场的合力构造,尤其是左翼阶级话语的反向定义,它们逐渐被典范化为与现实主义判然二分的形式主义流派,并在此后峻急的政治形势下淡出文学舞台。80年代学界以“现代派”的名义重新发掘“新感觉派”,将其追认为文学史上首个现代主义流派。至此,30年代诗歌领域的“现代派”和小说领域的“新感觉派”成员合流,形成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刘呐鸥、穆时英为核心成员的“现代派”。在新时期为这一流派清理历史浮尘和正名重建的过程中,或受制于历史遗留观念的影响,或出于意识形态站位的需要,其初始内蕴有时也可能发生位移,形成新的遮蔽。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217
  • HTML全文浏览量:  25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5-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歧义纷呈的“漩涡”: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的生成与流变

    作者简介:高世蒙,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摘要: 1930年代,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出现了两个创作群体,即“现代派”诗人和“新感觉派”作家。这两支队伍在人员构成和创作风格上多有交叉重叠。经由30年代文学场的合力构造,尤其是左翼阶级话语的反向定义,它们逐渐被典范化为与现实主义判然二分的形式主义流派,并在此后峻急的政治形势下淡出文学舞台。80年代学界以“现代派”的名义重新发掘“新感觉派”,将其追认为文学史上首个现代主义流派。至此,30年代诗歌领域的“现代派”和小说领域的“新感觉派”成员合流,形成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刘呐鸥、穆时英为核心成员的“现代派”。在新时期为这一流派清理历史浮尘和正名重建的过程中,或受制于历史遗留观念的影响,或出于意识形态站位的需要,其初始内蕴有时也可能发生位移,形成新的遮蔽。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