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美学与认知科学

许明

引用本文: 许明. 美学与认知科学[J]. 学术月刊, 2023, 55(8): 145-165. shu
Citation:  XU Ming. Aesthe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8): 145-165. shu

美学与认知科学

    作者简介: 许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200020)。
  • 中图分类号: B83

Aesthe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

  • CLC number: B83

  • 摘要: 美学问题由来已久。而迄今为止的中西方美学原理研究都存在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即经验论思维占统治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认知思维变革,使美学学科可以依据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最新成果,告别经验论思维惯性,走出美学学科直接依附于哲学本体论的阴影,在认知思维的层面上重建美学学科的科学性。在此前提下,认知美学的逻辑框架渐已成型,一系列原创的或创造性移植的概念,如审美思维四结构、主体的超越感与补偿律、语图的双重转换等的提出,为认知思维进入美学领域提供了具体的路径。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427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美学与认知科学

    作者简介:许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200020)。

摘要: 美学问题由来已久。而迄今为止的中西方美学原理研究都存在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即经验论思维占统治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认知思维变革,使美学学科可以依据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新兴学科的最新成果,告别经验论思维惯性,走出美学学科直接依附于哲学本体论的阴影,在认知思维的层面上重建美学学科的科学性。在此前提下,认知美学的逻辑框架渐已成型,一系列原创的或创造性移植的概念,如审美思维四结构、主体的超越感与补偿律、语图的双重转换等的提出,为认知思维进入美学领域提供了具体的路径。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