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胡适与国民党的“新文化运动”之争

桑兵

引用本文: 桑兵. 胡适与国民党的“新文化运动”之争[J]. 学术月刊, 2025, 57(2): 195-216. shu
Citation:  SANG Bing. The Dispute between Hu Shi and the Kuomintang over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2): 195-216. shu

胡适与国民党的“新文化运动”之争

    作者简介: 桑兵,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浙江杭州 310058)。
  • 中图分类号: K25

The Dispute between Hu Shi and the Kuomintang over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 CLC number: K25

  • 摘要: 1929年胡适与国民党的“新文化运动”之争,是人权论争的尾声。一直自外于新文化运动的胡适首次以新文化运动者自居,抨击曾经的新文化运动策动者国民党一贯反对新文化运动,因而“反动”。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陈德徵等人为此围攻胡适,为国民党的专制辩护。国民党的其他派系、左翼人士和中共方面,也纷纷发表评论意见。虽然言人人殊,却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胡适已经落伍,甚至不免“反动”。尤其是胡适坚持无条件拥抱欧美资本主义文明,排斥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言论行事,否定固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主义,引起逐渐转向民族化的各方的争议,“反动”的标签变成反诸其身的回旋镖。
    1. [1]

      桑兵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2. [2]

      张仲民 .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3. [3]

      徐佳贵 .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4. [4]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5. [5]

      王建伟 . 1930年代胡适“落伍”问题再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4): 196-208.

    6. [6]

      桑兵 .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学术月刊, 2024, 56(3): 196-211.

    7. [7]

      韩水法 .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8. [8]

      周月峰 .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9. [9]

      瞿骏 .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10. [10]

      蒋宝麟 . 消褪的激进政治与多元城市社会:1927 至1937 年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64-176.

    11. [11]

      陈伟 . 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学术月刊, 2019, 51(8): 122-131.

    12. [12]

      张凌雁 . 胡适:“有实无名”的中国现代诠释学探索者. 学术月刊, 2024, 56(3): 165-173.

    13. [13]

      朱晓江 . 语言与思想:胡适“白话文”主张的提出、受抑及转向.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22-135.

    14. [14]

      陈平原 . 鹦鹉救火与铸剑复仇—— 胡适与鲁迅的济世情怀.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24-131.

    15. [15]

      高砚平 . 赫尔德论触觉:幽暗的美学.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30-139.

    16. [16]

      张先清刘长仪 . 从“他者”到“国民”.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42-152.

    17. [17]

      陈诗一唐西均 .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在何方?—— 陈诗一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79-184.

    18. [18]

      王波 .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19. [19]

      王立民 . 中国民法典设置条标新论.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03-113.

    20. [20]

      卞绍斌 . 尊严与必然性:康德伦理思想的伍德式阐释. 学术月刊, 2021, 53(6): 31-4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177
  • HTML全文浏览量:  3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胡适与国民党的“新文化运动”之争

    作者简介:桑兵,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浙江杭州 310058)。

摘要: 1929年胡适与国民党的“新文化运动”之争,是人权论争的尾声。一直自外于新文化运动的胡适首次以新文化运动者自居,抨击曾经的新文化运动策动者国民党一贯反对新文化运动,因而“反动”。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的陈德徵等人为此围攻胡适,为国民党的专制辩护。国民党的其他派系、左翼人士和中共方面,也纷纷发表评论意见。虽然言人人殊,却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胡适已经落伍,甚至不免“反动”。尤其是胡适坚持无条件拥抱欧美资本主义文明,排斥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言论行事,否定固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主义,引起逐渐转向民族化的各方的争议,“反动”的标签变成反诸其身的回旋镖。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