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

彭永捷等

引用本文: 彭永捷等.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J]. 学术月刊, 2018, 50(02): 29-47.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02): 29-47. shu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

  • 摘要: 自现代学术建制在中国确立以来,哲学学科既经历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也面临着自身特殊的问题。在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在中国哲学学科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与研讨。这一场讨论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在经历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折射出中国哲学史学科所面临的身份焦虑以及对于文化主体性的追求。那么,这场讨论对中国哲学史学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科内部形成了哪些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发展方向,其对于中国哲学史学科又具有怎样的效应?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刊推出这组笔谈,旨 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哲学史学科在“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发展动向,并希望能借此进一步深化对学科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242
  • HTML全文浏览量:  14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

摘要: 自现代学术建制在中国确立以来,哲学学科既经历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也面临着自身特殊的问题。在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在中国哲学学科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与研讨。这一场讨论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在经历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折射出中国哲学史学科所面临的身份焦虑以及对于文化主体性的追求。那么,这场讨论对中国哲学史学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科内部形成了哪些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发展方向,其对于中国哲学史学科又具有怎样的效应?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刊推出这组笔谈,旨 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哲学史学科在“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发展动向,并希望能借此进一步深化对学科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