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刘亚秋

引用本文: 刘亚秋.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J]. 学术月刊, 2023, 55(6): 125-139. shu
Citation:  LIU Yaqiu. From the Oral to the Writing: A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in the Study of Cultural Memory[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6): 125-139. shu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作者简介: 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732)。
  • 中图分类号: C91

From the Oral to the Writing: A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in the Study of Cultural Memory

  • CLC number: C91

  • 摘要: 口述与文字在传统史观中是一个对张的存在。口述史料由于其不稳定性等特征,相比于传统档案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不过,口述史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凸显了人的生命性和主体性特征。但口述史料也有局限性,从口述到文字的视角转换,人类的存储记忆变得丰富起来,人性培育的文化存储空间扩大。扬·阿斯曼认为人类留存的文字符号是探究文化深层意识的主流方法,大部分“真相”留存于以文字等符号为载体的文化记忆中,主要功能是给社会提供基本价值。转向文字的记忆研究路径,除了弥补口述史方法的局限外,还在于帮助我们应对变动不居的社会,通过探索历史的深处,寻求文化发展的动力,这是文化记忆研究的建设意义。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584
  • HTML全文浏览量:  11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作者简介:刘亚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732)。

摘要: 口述与文字在传统史观中是一个对张的存在。口述史料由于其不稳定性等特征,相比于传统档案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不过,口述史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凸显了人的生命性和主体性特征。但口述史料也有局限性,从口述到文字的视角转换,人类的存储记忆变得丰富起来,人性培育的文化存储空间扩大。扬·阿斯曼认为人类留存的文字符号是探究文化深层意识的主流方法,大部分“真相”留存于以文字等符号为载体的文化记忆中,主要功能是给社会提供基本价值。转向文字的记忆研究路径,除了弥补口述史方法的局限外,还在于帮助我们应对变动不居的社会,通过探索历史的深处,寻求文化发展的动力,这是文化记忆研究的建设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