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杨国强

引用本文: 杨国强.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J]. 学术月刊, 2021, 53(11): 200-216. shu
Citation:  Guoqiang YANG. Politics of Literati-officials: Political Power and Cultur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11): 200-216. shu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作者简介: 杨国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思勉高等研究院教授(上海 200241) ;
  • 中图分类号: K25

Politics of Literati-officials: Political Power and Cultur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 Available Online: 2021-11-20

    CLC number: K25

  • 摘要: 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在一千三百多年里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文官制度。由于“怀牒自投”的个体自主,而后有科举选官广及天下所有的读书人;由于“以试为选”用考试平等消解了个体之间的不平等,而后有科举选官的普遍平等和实际平等。与此前的察举相比,这个过程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又夷平了曾经存在的势家和巨族,因此这个过程已直接地促成了士大夫与君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相为依傍。于是而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士大夫与帝王共治天下,以及文化主体和政治主体合一的士大夫政治。由于这种合一,一面是道统所在的文化证明了政治权力的合理和正当;一面又是政治权力不能不受文化的制约而长在道统的规范之下。显见得在历史中国,是文化比政治更稳定和更本质。所以,相比于个体帝王因才识情性的不同而有贤智与黯昧之别,制度化了的文官群体则更加恒定和守常,并因其恒定和守常,实际上更直接地维系了天下的恒定和守常。通观而论一千三百多年里,“以试为选”产出了质地相同的官僚;而明清五百多年里,“以试为选”又以大批成不了进士的举人和成不了举人的秀才,在同一个过程产出了质地相同的地方绅士,而后是东西南北之间,科举制度以文化的统一助成了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1368
  • HTML全文浏览量:  24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11-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作者简介:杨国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思勉高等研究院教授(上海 200241)

摘要: 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在一千三百多年里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文官制度。由于“怀牒自投”的个体自主,而后有科举选官广及天下所有的读书人;由于“以试为选”用考试平等消解了个体之间的不平等,而后有科举选官的普遍平等和实际平等。与此前的察举相比,这个过程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又夷平了曾经存在的势家和巨族,因此这个过程已直接地促成了士大夫与君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相为依傍。于是而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士大夫与帝王共治天下,以及文化主体和政治主体合一的士大夫政治。由于这种合一,一面是道统所在的文化证明了政治权力的合理和正当;一面又是政治权力不能不受文化的制约而长在道统的规范之下。显见得在历史中国,是文化比政治更稳定和更本质。所以,相比于个体帝王因才识情性的不同而有贤智与黯昧之别,制度化了的文官群体则更加恒定和守常,并因其恒定和守常,实际上更直接地维系了天下的恒定和守常。通观而论一千三百多年里,“以试为选”产出了质地相同的官僚;而明清五百多年里,“以试为选”又以大批成不了进士的举人和成不了举人的秀才,在同一个过程产出了质地相同的地方绅士,而后是东西南北之间,科举制度以文化的统一助成了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