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跨文化、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

翟学伟

引用本文: 翟学伟. 跨文化、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J]. 学术月刊, 2022, 54(5): 128-140. shu
Citation:  Xuewei ZHAI. Cross-culture, Translation and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5): 128-140. shu

跨文化、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兼论儒家的西方遭遇

    作者简介: 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23) ;
  • 中图分类号: C91

Cross-culture, Translation and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 Available Online: 2022-05-20

    CLC number: C91

  • 摘要: 文化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中的翻译活动。不同文字间的学术交流本指望通过语言转换实现对源语地文本之理解,却因母语特点而不能得到忠实的再现。无论是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努力向西方世界翻译儒家经典,还是严复等中国知识分子试图向中文世界翻译《天演论》及一系列西方概念等,其翻译中的文化策略与自我矫正造成知识本土化之发生。所谓翻译的对等性,应具备跨文化语义上的一致性。由于自然科学在其学术共同体中建立了共同的符号系统,故实现了这一点。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由于翻译活动始终面临创造性反叛,使源语地的文化观念或文本中的原有立场、内在框架与基本假定在转译中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1303
  • HTML全文浏览量:  14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5-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跨文化、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

    作者简介: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 文化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中的翻译活动。不同文字间的学术交流本指望通过语言转换实现对源语地文本之理解,却因母语特点而不能得到忠实的再现。无论是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努力向西方世界翻译儒家经典,还是严复等中国知识分子试图向中文世界翻译《天演论》及一系列西方概念等,其翻译中的文化策略与自我矫正造成知识本土化之发生。所谓翻译的对等性,应具备跨文化语义上的一致性。由于自然科学在其学术共同体中建立了共同的符号系统,故实现了这一点。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由于翻译活动始终面临创造性反叛,使源语地的文化观念或文本中的原有立场、内在框架与基本假定在转译中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