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

饶静

引用本文: 饶静.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J].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9-167. shu
Citation:  Jing RAO. The Personification Dynamic of Aesthetic Educa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9): 159-167. shu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荣格对《美育书简》的心理类型学解读

    作者简介: 饶静,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
  • 中图分类号: I0

The Personification Dynamic of Aesthetic Educa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1-09-20

    CLC number: I0

  • 摘要: 天真与感伤之诗的划分启发了荣格有关外倾和内倾的心理类型区分,他又以“内倾思维”这一心理类型学视角解读了席勒的美育理想。荣格高度赞美了席勒对人格的坚持,认为培育完美人格不仅是审美教化也是心理疗愈的终极目标。但是,席勒的人格理想奠基于先验主体的构型意志之中,其审美调和论依赖于理性主体的自主性,并以审美理念剥夺了诸神意象的象征潜能。荣格则强调理念的象征本源,朝向诸神的复归就是个体与自性原型发生整合的心理进程。本文简要评述荣格对席勒美育思想的解读和诊断,并从主体转化的角度阐明美育的人格化动因,这一过程既包含着分析心理学的个体化进程,也是文化秩序整合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对启蒙主体正当性的有力反思。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
  • 文章访问数:  1736
  • HTML全文浏览量:  24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

    作者简介:饶静,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 天真与感伤之诗的划分启发了荣格有关外倾和内倾的心理类型区分,他又以“内倾思维”这一心理类型学视角解读了席勒的美育理想。荣格高度赞美了席勒对人格的坚持,认为培育完美人格不仅是审美教化也是心理疗愈的终极目标。但是,席勒的人格理想奠基于先验主体的构型意志之中,其审美调和论依赖于理性主体的自主性,并以审美理念剥夺了诸神意象的象征潜能。荣格则强调理念的象征本源,朝向诸神的复归就是个体与自性原型发生整合的心理进程。本文简要评述荣格对席勒美育思想的解读和诊断,并从主体转化的角度阐明美育的人格化动因,这一过程既包含着分析心理学的个体化进程,也是文化秩序整合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对启蒙主体正当性的有力反思。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