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江淮”与“江淮之间”——关于“江淮”的地理概念史探赜

陆发春 夏四达

引用本文: 陆发春 夏四达. “江淮”与“江淮之间”——关于“江淮”的地理概念史探赜[J]. 学术月刊, 2024, 56(11): 203-216. shu
Citation:  LU Fachun. “Jiang-Huai” and “Jiang-Huai Area”—— A Historical Explor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Concept of “Jiang-Huai”[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1): 203-216. shu

“江淮”与“江淮之间”——关于“江淮”的地理概念史探赜

    作者简介: 陆发春,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安徽合肥230039);夏四达,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合肥230039)。;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重大专项“清代安徽舆图整理与历史图集编纂”(2018VJX024)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K23

“Jiang-Huai” and “Jiang-Huai Area”—— A Historical Explor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Concept of “Jiang-Huai”

  • CLC number: K23

  • 摘要: 历史上的“江淮”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地理概念。先秦“江淮”多被用来指代淮、江二水或以“淮”为界的南方地区。汉晋沿袭“江淮为南”,并延伸出“江淮”地理标识涵义,指涉地域由虚趋实,即为淮水与江水之间的部分地区。作为唐宋经济重心的“江淮”,泛指淮水以南包括江水以南地区。“淮南”建制弥合了“江淮”自然地理认知与行政区域之间不相统一的矛盾,“江淮”为“江淮之间”的认识趋于定型。元明清以来,“江淮”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理基础,其地理属性让位于文化属性,常泛称各类不同的地方。“江北”也取代了“淮南”在原“江淮”概念中的位置。“江淮”概念及范围演变是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与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中心的东迁南移相始终,更不能忽略历史渊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提示我们应该注意“江淮”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范围指向,而不能一概认为“江淮”即是“江淮之间”。
    1. [1]

      黄达远,孔令昊 . 区域边疆史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99-203.

    2. [2]

      颜青山 .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3. [3]

      顾少华 . 清末“历史哲学”概念的创制.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57-164.

    4. [4]

      张帆 .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09-122.

    5. [5]

      王振忠邹怡 . 社会历史与人文地理——王振忠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79-184.

    6. [6]

      汤勤福 . 秦晋之间:五礼制度的诞生研究. 学术月刊, 2019, 51(1): 150-163.

    7. [7]

      孙江 .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50-158.

    8. [8]

      李天健 . 历史的印记:从重大工程的长期影响看区域发展. 学术月刊, 2023, 55(4): 100-113.

    9. [9]

      姚大力 . 民族概念的历史考察:阅读与感想散记. 学术月刊, 2024, 56(4): 52-65.

    10. [10]

      邬国义 . “丝绸之路”名称概念传播的历史考察. 学术月刊, 2019, 51(5): 145-167, 184.

    11. [11]

      刘亚秋 .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23-131.

    12. [12]

      赖大仁 . 当代文艺学研究:在本质论与存在论之间. 学术月刊, 2018, 50(6): 104-112.

    13. [13]

      罗志田张洪彬 . 学术史、思想史和人物研究—— 罗志田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74-179.

    14. [14]

      陈平冯贤亮 .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学术月刊, 2020, 52(6): 148-161, 178.

    15. [15]

      郜元宝 . 鲁迅杂文人物形象谱系研究小史. 学术月刊, 2022, 54(3): 162-171.

    16. [16]

      郭忠华 .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早期展开——基于“夷”字的概念史研究. 学术月刊, 2024, 56(4): 37-51.

    17. [17]

      韦兰海王懿冰 . 精细遗传谱系与微观历史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89-199.

    18. [18]

      肖瑛 . 非历史无创新——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5-16.

    19. [19]

      杜正贞 . 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制度与民俗的“社”—— 基于近十年晋东南研究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49-160.

    20. [20]

      彭迪云,冯怡,李伊力 .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民生福祉增进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7): 61-7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07
  • HTML全文浏览量:  3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江淮”与“江淮之间”——关于“江淮”的地理概念史探赜

    作者简介:陆发春,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安徽合肥230039);夏四达,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合肥230039)。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重大专项“清代安徽舆图整理与历史图集编纂”(2018VJX024)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历史上的“江淮”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地理概念。先秦“江淮”多被用来指代淮、江二水或以“淮”为界的南方地区。汉晋沿袭“江淮为南”,并延伸出“江淮”地理标识涵义,指涉地域由虚趋实,即为淮水与江水之间的部分地区。作为唐宋经济重心的“江淮”,泛指淮水以南包括江水以南地区。“淮南”建制弥合了“江淮”自然地理认知与行政区域之间不相统一的矛盾,“江淮”为“江淮之间”的认识趋于定型。元明清以来,“江淮”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理基础,其地理属性让位于文化属性,常泛称各类不同的地方。“江北”也取代了“淮南”在原“江淮”概念中的位置。“江淮”概念及范围演变是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与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中心的东迁南移相始终,更不能忽略历史渊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提示我们应该注意“江淮”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范围指向,而不能一概认为“江淮”即是“江淮之间”。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