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平台经济的新就业形态与经济关系解构——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

韩文龙 唐湘

引用本文: 韩文龙 唐湘. 平台经济的新就业形态与经济关系解构——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J]. 学术月刊, 2024, 56(6): 63-74. shu
Citation:  HAN Wenlong. The New Employment Form of Platform Economy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Its Economic Relationship—— A Political Economics Analysi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6): 63-74. shu

平台经济的新就业形态与经济关系解构——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介: 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四川成都611130);唐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1130)。;
  • 中图分类号: F49

The New Employment Form of Platform Economy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Its Economic Relationship—— A Political Economics Analysis

  • CLC number: F49

  • 摘要: 主导技术体系的变化推动就业模式的转变。技术基础、价值取向、社会需要、生产组织的变革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模式,推动多方雇佣关系就业、在线任务众包就业、在线匹配按需就业以及依托平台自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产生,引发就业背后劳动经济关系的转变。劳动关系的转变和数据要素的使用推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数字化转变,构建起分散生产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扁平化生产分工网络体系与平台中心的算法控制管理模式。这种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结合形成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引致生产主导权的变化,深刻改变了劳资之间的权力博弈关系,形成了不同行业、不同技能和不同群体从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分化。因此,在完善劳动关系认定基础上,规范数据要素运行、规制平台垄断,控制过劳现象、完善工会建设并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及赋予劳动者数据收益权,是对不同类型新就业形态的经济关系进行解构所得出的治理方案。
    1. [1]

      汤吉军 .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学术月刊, 2024, 56(4): 128-137.

    2. [2]

      何玉长 . 善待生产性劳动和优先实体经济. 学术月刊, 2016, 48(09): 73-83.

    3. [3]

      陈国权 . 经济基础、政府形态及其功能性分权理论. 学术月刊, 2020, 52(11): 66-74.

    4. [4]

      陈昊高于欢 . 政府目标、产出便车效应与高学历劳动力就业. 学术月刊, 2017, 49(07): 58-67.

    5. [5]

      权衡 . 世界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新变量及其创新发展. 学术月刊, 2022, 54(7): 43-52.

    6. [6]

      李井奎,平福冉,朱林可 . 《劳动合同法》、企业边界与新劳动力二元市场. 学术月刊, 2023, 55(8): 61-79.

    7. [7]

      余典范姜宏陈磊 . 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 学术月刊, 2022, 54(9): 60-72.

    8. [8]

      张小虎 . 论刑法上典型异样因果形态的因果关系特别判断. 学术月刊, 2017, 49(11): 79-115.

    9. [9]

      丁元竹 . 社会关系模式建构:社区、主权国家与全球化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7): 66-75.

    10. [10]

      贾文娟 . 劳动的身体,资本的心智——自我资本化与新自由主义晚期劳动者意识形态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12-121.

    11. [11]

      周天勇 .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数理逻辑框架——基于二元体制扭曲差值的分析方法. 学术月刊, 2023, 55(11): 39-51.

    12. [12]

      朱富强 . 如何通过比较优势的转换来实现产业升级——评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17, 49(02): 64-79.

    13. [13]

      刘伟苏剑 . 守住底线,确保经济安全. 学术月刊, 2019, 51(4): 43-53.

    14. [14]

      毛伟 . 制度变革的经济绩效. 学术月刊, 2020, 52(5): 62-71.

    15. [15]

      孙中伟刘林平 .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研究四十年:从“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新移民”. 学术月刊, 2018, 50(11): 54-67.

    16. [16]

      刘守英汪广龙 . 中国奇迹的政治经济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 48-62.

    17. [17]

      周嘉昕 . “批判经济学”与“实践哲学”. 学术月刊, 2019, 51(3): 17-25.

    18. [18]

      钟祥财 . 中西传统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 学术月刊, 2020, 52(3): 50-53.

    19. [19]

      田国强 .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下). 学术月刊, 2016, 48(08): 5-15.

    20. [20]

      田国强 .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上). 学术月刊, 2016, 48(07): 5-19.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3
  • 文章访问数:  303
  • HTML全文浏览量:  6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平台经济的新就业形态与经济关系解构——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介: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四川成都611130);唐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 主导技术体系的变化推动就业模式的转变。技术基础、价值取向、社会需要、生产组织的变革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模式,推动多方雇佣关系就业、在线任务众包就业、在线匹配按需就业以及依托平台自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产生,引发就业背后劳动经济关系的转变。劳动关系的转变和数据要素的使用推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数字化转变,构建起分散生产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扁平化生产分工网络体系与平台中心的算法控制管理模式。这种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结合形成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引致生产主导权的变化,深刻改变了劳资之间的权力博弈关系,形成了不同行业、不同技能和不同群体从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分化。因此,在完善劳动关系认定基础上,规范数据要素运行、规制平台垄断,控制过劳现象、完善工会建设并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及赋予劳动者数据收益权,是对不同类型新就业形态的经济关系进行解构所得出的治理方案。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