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

李晓愚

引用本文: 李晓愚.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J].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28-141. shu
Citation:  Xiaoyu LI. The Iconography Tradition in Intergene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12): 128-141. shu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

    作者简介: 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 ;
  • 中图分类号: J0

The Iconography Tradition in Intergene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

  • Available Online: 2018-12-01

    CLC number: J0

  • 摘要: “跨代传播”是中国古代绘画传承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后代鉴藏者通过题跋的方式,谈论、品评前代人的作品,回应之前观赏者的心得体会,古画由此成为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延期对话的媒介。对画卷的诸多题跋加以考察会发现,古代观赏者往往热衷于图像志的阐释−建立图画与古典文献之间的关联,深挖作品背后的意涵。然而,不同时代、阶层的观赏者有时会对同一幅画的含义作出全然不同的解释。本文对中国绘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加以系统梳理,考察了观画者如何通过题跋构建特定的话语模式,并试图揭示在种种相异乃至对立的图像志阐释背后存在的深层权力关系争夺。
  • 图 1  韩滉《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2  赵孟《二羊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 3  杜堇《十八学士图屏》(分别为琴、棋、书、画),上海博物馆藏

    图 4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卷》,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 5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 6  钱选《孤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7  韩佑《螽斯绵瓞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 8  钱选《秋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 9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10  提香《神圣之爱与凡俗之爱》,意大利罗马贝佳斯美术馆藏

    图 11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加载中
图(11)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6171
  • HTML全文浏览量:  1930
文章相关
  •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2-22
  • 刊出日期:  2018-12-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

    作者简介: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 “跨代传播”是中国古代绘画传承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后代鉴藏者通过题跋的方式,谈论、品评前代人的作品,回应之前观赏者的心得体会,古画由此成为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延期对话的媒介。对画卷的诸多题跋加以考察会发现,古代观赏者往往热衷于图像志的阐释−建立图画与古典文献之间的关联,深挖作品背后的意涵。然而,不同时代、阶层的观赏者有时会对同一幅画的含义作出全然不同的解释。本文对中国绘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加以系统梳理,考察了观画者如何通过题跋构建特定的话语模式,并试图揭示在种种相异乃至对立的图像志阐释背后存在的深层权力关系争夺。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11)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