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陈晓隽 吴光辉

引用本文: 陈晓隽, 吴光辉.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J]. 学术月刊, 2016, 48(03): 21-29.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3): 21-29. shu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 摘要: 摘 要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阐述西周翻译为“哲学”、中江兆民表述为“理学”,并将西田几多郎探索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现代性思想联系起来,论证西周创立“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接续西方”这一主题;而林美茂站在批判史立场,指出西周对于“Philosophy”这一概念存在着本质性的误读,陷入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困境”之中。围绕“哲学”一语翻译研究,中日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与问题意识来加以阐发,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境位”,亦反映出这一术语之中所潜藏的话语权或者文明选择的重大问题。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4243
  • HTML全文浏览量:  38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摘要: 摘 要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阐述西周翻译为“哲学”、中江兆民表述为“理学”,并将西田几多郎探索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现代性思想联系起来,论证西周创立“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接续西方”这一主题;而林美茂站在批判史立场,指出西周对于“Philosophy”这一概念存在着本质性的误读,陷入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困境”之中。围绕“哲学”一语翻译研究,中日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与问题意识来加以阐发,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境位”,亦反映出这一术语之中所潜藏的话语权或者文明选择的重大问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