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经济学的演化模式:分类与评析

李黎力

引用本文: 李黎力. 经济学的演化模式:分类与评析[J]. 学术月刊, 2024, 56(12): 36-45. shu
Citation:  LI Lili. Evolution Models of Economics:A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2): 36-45. shu

经济学的演化模式:分类与评析

    作者简介: 李黎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872)。;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经济思想编史学研究”(23BJL017)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F09

Evolution Models of Economics:A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 CLC number: F09

  • 摘要: 自经济学产生以降,学者们便开始陆续关注这门学科本身的演化模式。从时间维度上看,主要围绕经济学发展的“累积性观点”与“竞争性观点”之间的对立,产生了马歇尔模式、赖纳特模式两类“渐变模式论”,与库恩模式、拉卡托斯—哈奇森模式、黑格尔—马克思模式和熊彼特模式四类“革命模式论”的论争。就空间维度而言,则主要围绕经济学演变的“趋同性观点”与“趋异性观点”之间的分歧,形成了转移模式、变异模式和分化模式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演化模式理论。这些演化模式研究亟待厘清和总结关于经济学发展的“典型化事实”,在此基础上借鉴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经济学的研究进路,深入分析和考察背后的复杂演化动因和机制,进而在一个统一的时空框架当中系统构建经济学的时空演化模式理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洞悉未来经济学的发展动向,而且能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启示。
    1. [1]

      韦森 . 重读凯恩斯:萧条经济学的演化生成与理论挑战. 学术月刊, 2022, 54(3): 72-100.

    2. [2]

      马艳李韵蔡民强 .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学术月刊, 2016, 48(11): 70-83.

    3. [3]

      田国强 .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上). 学术月刊, 2016, 48(07): 5-19.

    4. [4]

      张军 . 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验. 学术月刊, 2024, 56(6): 38-47.

    5. [5]

      田国强 .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下). 学术月刊, 2016, 48(08): 5-15.

    6. [6]

      周嘉昕 . “批判经济学”与“实践哲学”. 学术月刊, 2019, 51(3): 17-25.

    7. [7]

      姚文放 .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9): 159-170.

    8. [8]

      陆铭 . 观念与中国经济转型——以区域发展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为例. 学术月刊, 2024, 56(5): 32-43.

    9. [9]

      叶初升任兆柯 . 经济学中的网络分析与网络的经济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19, 51(5): 39-46, 38.

    10. [10]

      张一兵 . 先在的数字化蒙太奇构架与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8): 51-57.

    11. [11]

      王德峰张敏琪 . 论经济学的非历史性. 学术月刊, 2021, 53(7): 22-35.

    12. [12]

      周业安 . 经济学正在寻求新的微观基础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30-41.

    13. [13]

      张曙光张弛 . 使用权的制度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0, 52(1): 40-51, 83.

    14. [14]

      汤吉军 .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及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学术月刊, 2024, 56(4): 128-137.

    15. [15]

      陈旭东程霖 .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 学术月刊, 2023, 55(1): 56-68.

    16. [16]

      张一兵张福公孔伟宇吴婷 . 经济学话语与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笔谈). 学术月刊, 2022, 54(6): 5-10.

    17. [17]

      白刚 .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转换. 学术月刊, 2017, 49(12): 60-68.

    18. [18]

      汤吉军 .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行为转向及其当代意义. 学术月刊, 2021, 53(11): 49-59.

    19. [19]

      陈明 .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引论. 学术月刊, 2021, 53(9): 72-84.

    20. [20]

      ● 陈钊○ 张卓韧 . 经济学研究:问题导向、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1): 211-21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120
  • HTML全文浏览量:  4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经济学的演化模式:分类与评析

    作者简介:李黎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经济思想编史学研究”(23BJL017)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自经济学产生以降,学者们便开始陆续关注这门学科本身的演化模式。从时间维度上看,主要围绕经济学发展的“累积性观点”与“竞争性观点”之间的对立,产生了马歇尔模式、赖纳特模式两类“渐变模式论”,与库恩模式、拉卡托斯—哈奇森模式、黑格尔—马克思模式和熊彼特模式四类“革命模式论”的论争。就空间维度而言,则主要围绕经济学演变的“趋同性观点”与“趋异性观点”之间的分歧,形成了转移模式、变异模式和分化模式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演化模式理论。这些演化模式研究亟待厘清和总结关于经济学发展的“典型化事实”,在此基础上借鉴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经济学的研究进路,深入分析和考察背后的复杂演化动因和机制,进而在一个统一的时空框架当中系统构建经济学的时空演化模式理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洞悉未来经济学的发展动向,而且能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启示。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