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王小波与文学史

黄平

引用本文: 黄平. 王小波与文学史[J].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4-14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2): 134-143. shu

王小波与文学史

  • 摘要: 王小波逝世二十年来,其作品的写作时间、期刊发表、版本变化等文学史要素一直缺乏足够的考据。本文以王小波小说为分析对象,结合已有史料大致确定了王小波早期作品以及时代三部曲的写作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王小波小说的发表与出版,比较了各个版本的异同。论文最后讨论王小波研究的两种流行框架,指出两种研究框架都是以“反讽”为中心,一种倾向于建构性的“自由”,另一种倾向于解构性的“虚无”。论文认为两种研究框架缺乏历史性的维度,王小波的小说意味着社会转型过程中边缘群体的美学表征。没必要纠缠王小波是否进入文学史,而是应该有一种思路,通过王小波理解当代文学史,乃至于通过当代文学史理解当代中国。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0
  • 文章访问数:  3460
  • HTML全文浏览量:  21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王小波与文学史

摘要: 王小波逝世二十年来,其作品的写作时间、期刊发表、版本变化等文学史要素一直缺乏足够的考据。本文以王小波小说为分析对象,结合已有史料大致确定了王小波早期作品以及时代三部曲的写作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王小波小说的发表与出版,比较了各个版本的异同。论文最后讨论王小波研究的两种流行框架,指出两种研究框架都是以“反讽”为中心,一种倾向于建构性的“自由”,另一种倾向于解构性的“虚无”。论文认为两种研究框架缺乏历史性的维度,王小波的小说意味着社会转型过程中边缘群体的美学表征。没必要纠缠王小波是否进入文学史,而是应该有一种思路,通过王小波理解当代文学史,乃至于通过当代文学史理解当代中国。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