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余露

引用本文: 余露.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J]. 学术月刊, 2024, 56(2): 187-196. shu
Citation:  YU Lu. The “World Situation” Theory in Late Qing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1911 Revolu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2): 187-196. shu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作者简介: 余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82)。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18CZS0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K25

The “World Situation” Theory in Late Qing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1911 Revolution

  • CLC number: K25

  • 摘要: 源自佛教、原本虚拟的“世界”一词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指称实际的全球,进而成为国人看待中外关系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列强推行“世界政策”造成激烈国际竞争为基本内涵的“世界大势”论风行于清季十年,从日本传到国内,从宏观判断到聚焦中国,由应对列强扩张而呼吁国内改革。梁启超倡导于先,留日学生群起呼应,国内士人鼓吹于后,最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层面,造成依据“世界大势”来变革中国的浓厚空气。“世界大势”论标志着士人的对外认知从局部、方面上升到全局、整体,同时又赋予“世界”观念以焦点和重心,对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一大跨步的辛亥鼎革,起到驱动作用。其笼罩性和规定性作用显示,在列国并立的时代,外部环境、士人意识、民心向背之于国家兴亡、政权存废的举足轻重。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925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作者简介:余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8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18CZS03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学术话语古今演变研究”(22JJD75004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源自佛教、原本虚拟的“世界”一词从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指称实际的全球,进而成为国人看待中外关系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列强推行“世界政策”造成激烈国际竞争为基本内涵的“世界大势”论风行于清季十年,从日本传到国内,从宏观判断到聚焦中国,由应对列强扩张而呼吁国内改革。梁启超倡导于先,留日学生群起呼应,国内士人鼓吹于后,最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层面,造成依据“世界大势”来变革中国的浓厚空气。“世界大势”论标志着士人的对外认知从局部、方面上升到全局、整体,同时又赋予“世界”观念以焦点和重心,对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一大跨步的辛亥鼎革,起到驱动作用。其笼罩性和规定性作用显示,在列国并立的时代,外部环境、士人意识、民心向背之于国家兴亡、政权存废的举足轻重。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