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信仰私享”与“平等社会”——当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方式及其价值观

李向平

引用本文: 李向平. “信仰私享”与“平等社会”——当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方式及其价值观[J].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65-179.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7): 165-179. shu

“信仰私享”与“平等社会”——当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方式及其价值观

  • 摘要: 有没有信仰,信什么,如何信,这本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现象中最令人困惑的事情。但当下社会的大众精神文化中又呈现了“信仰私享”等奇特现象,更值得关注与讨论。社会学的调研发现,这种“个人私享”的信仰方式,虽然自称信仰宗教,却并不太认同一个“有信仰的社会”,社会中最信任的对象就是自己,如在其困难之际最先求助的往往是熟人与朋友,同时很追求社会的平等与公正。这种信仰私人化与西方社会个体化表面上近似,但这却是中国语境中“制度化的私人主义”。它们构成了“个人私享”与“平等社会”之间的张力,貌似一种心理学的奇怪现象,实 则象征着包装社会的支配结构。它目前停滞在“私人范畴”之中,与正在成型的当代中国大众社会具有某种深层的内在关联。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3581
  • HTML全文浏览量:  25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信仰私享”与“平等社会”——当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方式及其价值观

摘要: 有没有信仰,信什么,如何信,这本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现象中最令人困惑的事情。但当下社会的大众精神文化中又呈现了“信仰私享”等奇特现象,更值得关注与讨论。社会学的调研发现,这种“个人私享”的信仰方式,虽然自称信仰宗教,却并不太认同一个“有信仰的社会”,社会中最信任的对象就是自己,如在其困难之际最先求助的往往是熟人与朋友,同时很追求社会的平等与公正。这种信仰私人化与西方社会个体化表面上近似,但这却是中国语境中“制度化的私人主义”。它们构成了“个人私享”与“平等社会”之间的张力,貌似一种心理学的奇怪现象,实 则象征着包装社会的支配结构。它目前停滞在“私人范畴”之中,与正在成型的当代中国大众社会具有某种深层的内在关联。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