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xit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complexity theory reconstructs the analytical concepts and research topics of the exis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es so as to better explain the governance logic of complex public affairs. The study of complex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tributes both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an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r policy processes. The study of complex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governance theory. It expa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agent initiative, the form of relationship network, the “micro-macro” mechanism, and finds the meaningful framework for the occurrence of governance behavior. Complexity theory is consistent with 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many aspects.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construct an analytical paradigm of complex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enrich and develop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近年来,学者较多关注到的是复杂社会的本质,强调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及其不确定性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③,关注到复杂社会程度的差异会导致治理逻辑的差异。④但这些研究更多关注到公共事务或者治理过程中的复杂属性,而并非直接开展针对复杂性公共行政的研究。实际上,21世纪初国内学者就关注到了西方复杂性研究与公共行政交叉带来的巨大理论空间。叶娟丽和马骏在引介基尔(L. Douglas Kie)的《政府管理中的无序和复杂性》过程中,就谈及混沌理论的价值。⑤诸多学者提出在谈论中国国家治理复杂性的过程中,应当从系统的视角出发,考虑并行性、涌现性、动态性、非线性、自组织性、整体性的适应与演化等特征。⑥⑦一大批学者意识到复杂性理论对于发展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价值。此外,还有学者提出需要分析社会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建立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制度安排,展开协同社会治理。⑧但目前系统进行复杂性与公共行政相结合的理论论证稍显不足。本文也以此为起点,系统论述复杂性理论对公共行政的概念重构、议题重构以及复杂性与公共行政理论的契合之处,理清当前的诸多争论与观点。
对于复杂性的概念而言,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完全的共识。1984年,一个横跨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致力于发展并推广复杂科学的研究机构成立,这就是著名的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SF)。圣塔菲研究所引领的复杂性科学研究,不仅引发了自然科学界的变革,而且也日益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意味着复杂性研究将促使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高度综合,这种综合不是一种学科分化之初“混沌未开”的复归,而是在人类认知能力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学科“高度分化后的高度综合”。这种综合性或者说是范式性的革新诉求,也为复杂性的一般性原理产生带来了困难,就像对于“政治”、对于“管理”的概念争议一样,圣塔菲研究所内部也无法达成关于复杂性定义的共识。⑯圣塔菲研究所的部分科学家们认为,复杂性是处于混沌⑰边缘的状态,复杂系统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按照这一观点来看,复杂性是确定性中蕴含着不确定性的状态,并不是完全的不确定或不可知,这种确定和可知的状态及程度会随着外在的环境发生变化。钱学森先生则认为,复杂性是开放的巨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复杂问题是开放的巨系统的动力学或者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问题。⑱而成思危教授认为,复杂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组分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即具有了解其所处的环境,预测其变化,并按预定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能力。⑲也有学者给予复杂性最简单的定义:复杂性指的是系统内部动态所产生的不可预测的结果。⑳尽管在概念上存在分歧,但复杂性理论在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论上已经有极大的突破和创新。
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发展,自组织理论的概念不断被重视起来。按照学术史的一般推断,最先系统诠释自组织理论的工作是由圣塔菲研究所的科学家推进的,他们在复杂性科学革命中发展了自组织理论。其中斯图尔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在At Home in the Universe一书中,解释宇宙生命诞生的过程时发展了自组织理论。简单来说,考夫曼的自组织理论认为,曾在某种情况下地球上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分子,这些分子在每个分子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当这种相互作用的网络超过某个临界点时生命由此诞生。考夫曼的观点与当时盛行的进化论解释存在显著差异,他认为自组织是更为根本的原理,“形成这种多细胞生命的途径仍然是模糊的”。㉗他将自组织理论置于核心地位,并将进化理论置于自组织理论的互补地位。保罗·西利亚斯(Paul Cilliers)认为自组织是复杂系统的一种属性,它使系统能够发展或改变内部结构自发地、适应性地应对或者操纵他们的环境。㉘在这些理论的启示下,国际学术界产出了一批以组织理论为基础的重要学术成果,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克鲁格曼就以“自组织经济学”的研究著称。
正如前文所述,在复杂性科学面前理性选择主义的理论假定受到了攻击,由此复杂性理论中也发展出了解释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涌现。约翰·霍兰德的《涌现:从混沌到有序》一书是目前复杂性理论文献中涌现概念最权威的来源。霍兰德没有提供一个涌现的定义,因为他认为涌现是一个复杂的甚至“神秘”(enigmatic)的概念,但他说明了涌现是真实存在的,它在自然界中无所不在,并且不会消失。㊳简单来说,涌现是用来描述系统中从低级机制的交互中产生高级功能的现象。马克·库珀伯格(Mark Kuperberg)认为涌现的定义包含三个层面:(1)至少两个层次的组织;(2)处于组织较低层次的能动者,遵循简单的规则运行;(3)由这些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总体结果,从个体遵循的规则中不容易得出。㊴按照这一定义我们至少可以在如下四个方面为理解涌现。第一,涌现是由主体的局部相互作用产生的相对稳定的宏观模式。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霍兰德所说的“涌现首先是一种耦合的、依赖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㊵涌现模式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的,环境存在差别会涌现出差异化的社会后果。第二,作为涌现结果的整体是由其内部主体的行为和相互作用产生的㊶,换言之,涌现结构是“由主体的局部相互作用产生的稳定宏观模式”。㊷第三,涌现意味着微观层面的简约规则可以在宏观层面产生复杂的涌现模式,现实情境中复杂的宏观模式往往“来自遵循相对简约规则的主体的相互作用”。㊸托马斯·谢林在《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一书中分析了社区种族分离的出现,正是人们更喜欢住在和自己有同样特征的人附近。他利用模型证明了对于同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的这种相对温和且简单的偏好,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种族隔离。㊹第四,更高层次的系统性结果或属性不能够从低层次属性中得出。复杂性理论家认为系统属性是涌现出来的,是不可简化的。安德森在1972年的文章More is Different中指出,系统属性在本质上是不可约的;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较低层次现象的基本定律来解释。㊺而在理解现代公共行政的情境中,也不能够通过分析部分完全预知或理解整体的复杂性。
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复杂性理论常与既有的公共管理或公共政策理论相结合。鲁姆(Room)建议将现有理论(如制度主义)与复杂性理论相结合,以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的微观或宏观动态。(70)他认为复杂性理论提供了制度理论所缺乏的微观机制,而制度理论提供了复杂性理论所缺乏的公共政策的宏观框架。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复杂性理论和网络理论应该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在现代公共管理环境中制定治理理论和实践指南提供足够的基础。复杂性理论与网络治理的互补性程度得到了充分论证,并且Complexity, Governance and Networks杂志于2014年成立后也在长期关注这些话题。(71)吉姆(Jim)等人在公共政策领域发展出一个复杂实践工具箱,认为决策者应掌握其中应对复杂性的工具,包括定义政策体系,通过促进、分配、指导和规则来领导,鼓励自组织,从现实的角度看待人类行为,充分使用信息与资源管理,发展一套政策实验,经验主义、数据和评估。(72)通过复杂性的视角诸多既有的公共政策理论可以得到更多视角的阐释。例如内维尔·哈里斯就认为,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框架来满足其公民的需要,这方面的复杂性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它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增加出错的风险、失去合法性以及实现权利的问题。(73)又如,有学者提出社会保障的复杂性主要源于制度设计。(74)可以看出复杂性问题与政策制定、执行和公共行政都具有紧密联系,并且有助于同时关注多个层次的行政问题。
Abstract: Complexit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complexity theory reconstructs the analytical concepts and research topics of the exis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ies so as to better explain the governance logic of complex public affairs. The study of complex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tributes both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an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r policy processes. The study of complex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governance theory. It expa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agent initiative, the form of relationship network, the “micro-macro” mechanism, and finds the meaningful framework for the occurrence of governance behavior. Complexity theory is consistent with 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many aspects.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construct an analytical paradigm of complex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enrich and develop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HTML
目录
Export File
Citation
Ji ZHAO. Complex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2): 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