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谢立中
. 析“差序格局”或“伦理关系”主导说——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25, 57(2): 120-131.
-
[2]
臧雷振
, 朱逸飞
. 过程和情境:求真的社会科学因果方法. 学术月刊,
2023, 55(4): 33-44.
-
[3]
李友梅
, 耿敬
.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 学术月刊,
2020, 52(6): 5-16.
-
[4]
王铭铭
.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9, 51(8): 143-167, 178.
-
[5]
张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有序扩张的内在逻辑与形成机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33-42.
-
[6]
马华灵
. 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伯林与施特劳斯的思想纷争.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11-123.
-
[7]
胡安宁
. “家”“国”同此差序——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4, 56(12): 112-127.
-
[8]
何启志,彭明生
. 数字时代的有为政府:公共治理的视角. 学术月刊,
2024, 56(3): 96-106.
-
[9]
冯小红
. 从无序到有序:全面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村庄的粮秣存调. 学术月刊,
2024, 56(2): 197-210.
-
[10]
贺来
. 从“概念的普遍性”到“实践的普遍性”. 学术月刊,
2022, 54(9): 5-13.
-
[11]
孔元
. 普遍性叙事的“东方”悖论:反思与超越. 学术月刊,
2022, 54(1): 127-137.
-
[12]
张红军
. “所有事物都是永恒的”——论塞维里诺的虚无主义批判. 学术月刊,
2024, 56(5): 21-31.
-
[13]
汪仕凯
. 有机统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内核. 学术月刊,
2020, 52(2): 76-85, 94.
-
[14]
陈赟
. 历史意义的焦虑:“普遍历史”的回应及其病理. 学术月刊,
2022, 54(1): 34-45.
-
[15]
张仲民
.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
[16]
杨勇
. 假设检验方法的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以杜威为中心的讨论. 学术月刊,
2024, 56(11): 116-130.
-
[17]
孙尚扬
.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
[18]
冯建勇
. 边疆的“地方”格局与“世界”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66-175.
-
[19]
刘金海
. 国家成长的要素、机制与格局. 学术月刊,
2020, 52(9): 74-83.
-
[20]
蔡纪风
. 同光之际的西礼知识、体验与译介. 学术月刊,
2022, 54(4): 19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