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
摘要: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至少带来三个问题:究竟何谓“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何以可能?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有三种形态:消极的中国化、必然的中国化、积极的中国化。我们主张和肯定的中国化并不是消极的“走样”,也不是必然的“格义”或“同化”,而是积极的“融合”,即伽达默尔诠释学所说的“视域融合”。但这是本体论诠释学所说的视域融合,它有四个要点:坚持作品或文本的自立性,强调“多样性的统一”,认为“作品的存在方式就是表现”,视域融合造成了“存在的扩充”。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就是一种“存在的扩充”。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必然经历译介、应用、构建三个阶段。译介是一个不可越过的必经阶段。应用也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最终完成。我们还没有达到构建阶段,但不妨将它设为一个必然会达到的目标。
-
Key words: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61
- HTML全文浏览量: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