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总技术下的制度安排与全球治理

孟于群 杨署东

引用本文: 孟于群, 杨署东.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总技术下的制度安排与全球治理[J]. 学术月刊, 2018, 50(01): 96-105.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01): 96-105. shu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总技术下的制度安排与全球治理

  • 摘要: 面对国际社会的建制、改制和创制问题,以及逆全球化现象的集中升温态势,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凸显。全球治理的短板是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国际制度和国际法作为国际公共协调产品,正是为了克服国际政治经济市场失灵和解决公共成本问题而建立的。在全球集体行动的加总技术下,每一类公共产品生产过程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博弈模式和问题,以及其映射出的国际制度创设原理。“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到“研发”国际公共产品的转变,意味着其在国际社会中身份角色、成本收益和权利义务的变化,为全球治理开出了“中国药方”。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547
  • HTML全文浏览量:  19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加总技术下的制度安排与全球治理

摘要: 面对国际社会的建制、改制和创制问题,以及逆全球化现象的集中升温态势,全球治理“赤字”日益凸显。全球治理的短板是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国际制度和国际法作为国际公共协调产品,正是为了克服国际政治经济市场失灵和解决公共成本问题而建立的。在全球集体行动的加总技术下,每一类公共产品生产过程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博弈模式和问题,以及其映射出的国际制度创设原理。“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到“研发”国际公共产品的转变,意味着其在国际社会中身份角色、成本收益和权利义务的变化,为全球治理开出了“中国药方”。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