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彭国翔

引用本文: 彭国翔.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J]. 学术月刊, 2018, 50(04): 5-20. shu
Citation:  . “Realizing the Xin” and “Cultivating the Qi”:Mengzi on Self-cultivation as Spiritual and Bodily Exercise[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04): 5-20. shu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Realizing the Xin” and “Cultivating the Qi”:Mengzi on Self-cultivation as Spiritual and Bodily Exercise

  • 摘要: 把帛书《五行》说部和通行本《孟子》七篇结合起来,作为了解孟子思想的整体文献依据,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进行全面与彻底的考察。孟子功夫论的核心观念是“心”和“气”,而孟子功夫论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家“治气养心之术”的地方,既在于孟子对“心”和“气”的理解,也在于孟子“尽心”与“养气”的意涵。孟子的“心”是道德法则、情感和意志的三位一体,孟子的“气”则是以“仁义”为内涵、以“刚大”为特征的作为“德气”的“浩然之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无论“养心”还是“治气”,都不是以外在的规范来约束自然的生命,而是由内而外扩充固有的本心和德气,使之不仅流通贯注于自己作为个体的全副身心,进而遍及自我之外的他人和世间万物,展现为一种内在德性自我推动之下不断外化的过程。这一特点不仅在先秦诸家的功夫论中独树一帜,较之古希腊罗马传统特别是其中以斯多亚派为代表的“精神修炼”,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不仅“心”与“身”兼顾,也更为外向和积极健动。而孟子特别提出的“大丈夫”观念,则是其身心修炼功夫所指向的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的“大成”,在孟子对于“圣”和“神”境界的描绘中得到了展现。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80
  • 文章访问数:  4461
  • HTML全文浏览量:  70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尽心”与“养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摘要: 把帛书《五行》说部和通行本《孟子》七篇结合起来,作为了解孟子思想的整体文献依据,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论进行全面与彻底的考察。孟子功夫论的核心观念是“心”和“气”,而孟子功夫论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家“治气养心之术”的地方,既在于孟子对“心”和“气”的理解,也在于孟子“尽心”与“养气”的意涵。孟子的“心”是道德法则、情感和意志的三位一体,孟子的“气”则是以“仁义”为内涵、以“刚大”为特征的作为“德气”的“浩然之气”。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无论“养心”还是“治气”,都不是以外在的规范来约束自然的生命,而是由内而外扩充固有的本心和德气,使之不仅流通贯注于自己作为个体的全副身心,进而遍及自我之外的他人和世间万物,展现为一种内在德性自我推动之下不断外化的过程。这一特点不仅在先秦诸家的功夫论中独树一帜,较之古希腊罗马传统特别是其中以斯多亚派为代表的“精神修炼”,孟子身心修炼的功夫实践不仅“心”与“身”兼顾,也更为外向和积极健动。而孟子特别提出的“大丈夫”观念,则是其身心修炼功夫所指向的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的“大成”,在孟子对于“圣”和“神”境界的描绘中得到了展现。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