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

徐波

引用本文: 徐波.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J]. 学术月刊, 2022, 54(9): 26-34. shu
Citation:  Bo XU. Perfect Teaching: The Paradigmatic Transform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Mou Zongsan Philosophy[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9): 26-34. shu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

    作者简介: 徐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433) ;
  • 中图分类号: B2

Perfect Teaching: The Paradigmatic Transform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Mou Zongsan Philosophy

  • Available Online: 2022-09-20

    CLC number: B2

  • 摘要: “大成圆教”是牟宗三早年形容儒家思想的术语,以其“大中至正”对佛老进行贬抑,但之后却不再使用。这种“消失的名词”反映了牟宗三理解“圆教”概念的范式转化。牟氏对圆教的掌握、吸收和消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由佛学中来,继而融佛入儒,再跳出儒佛判分,将圆教纳入中国哲学的整体视域中。通过《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等著作,牟宗三从“玄智”“般若”凝练出“非分别说”,又从“性体”“佛性”凝练出“存有圆具”,以此两义赋予“圆教”全新的哲学架构,并最终在《中国哲学十九讲》《现象与物自身》和《圆善论》等晚期著作中将圆教模型视为一个具有普遍哲学意义的公共模型,用以对不同哲学流派的特色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实现圆教“各自纯净,各自丰富,各自限制”的“各美其美”。从圆教这一概念入手,可以对牟宗三晚期哲学的开放性乃至整个现当代新儒学的理论意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1226
  • HTML全文浏览量:  284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

    作者简介:徐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433)

摘要: “大成圆教”是牟宗三早年形容儒家思想的术语,以其“大中至正”对佛老进行贬抑,但之后却不再使用。这种“消失的名词”反映了牟宗三理解“圆教”概念的范式转化。牟氏对圆教的掌握、吸收和消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由佛学中来,继而融佛入儒,再跳出儒佛判分,将圆教纳入中国哲学的整体视域中。通过《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等著作,牟宗三从“玄智”“般若”凝练出“非分别说”,又从“性体”“佛性”凝练出“存有圆具”,以此两义赋予“圆教”全新的哲学架构,并最终在《中国哲学十九讲》《现象与物自身》和《圆善论》等晚期著作中将圆教模型视为一个具有普遍哲学意义的公共模型,用以对不同哲学流派的特色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实现圆教“各自纯净,各自丰富,各自限制”的“各美其美”。从圆教这一概念入手,可以对牟宗三晚期哲学的开放性乃至整个现当代新儒学的理论意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