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琳
. 比较哲学中的家族相似概念及其跨文化延拓. 学术月刊,
2016, 48(07): 20-30.
-
[2]
吴晓明
. 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 学术月刊,
2022, 54(3): 18-37.
-
[3]
张曙光
. 制度的语言(哲学)分析——读韦森教授著《语言与制序》. 学术月刊,
2016, 48(02): 56-65.
-
[4]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
[5]
方松华
, 熊务丰
. 中西哲学比较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构建. 学术月刊,
2021, 53(12): 5-12.
-
[6]
顾少华
. 清末“历史哲学”概念的创制.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57-164.
-
[7]
颜青山
.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
[8]
高力克
. 社会之镜与先验理性:斯密与康德道德哲学比较. 学术月刊,
2023, 55(5): 26-35.
-
[9]
朝仓友海
. 从“即”的概念探询“差异性” —— 以西田几多郎与牟宗三的思想比较为切入点.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3-20.
-
[10]
郭忠华
, 陈奕锟
.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地理想象. 学术月刊,
2021, 53(9): 203-216.
-
[11]
范广欣
. 贵族制与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学术月刊,
2022, 54(7): 196-203.
-
[12]
李扬
. 语言·文学·历史.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3-175.
-
[13]
叶琼琼
, 王泽龙
. 论虚词与穆旦诗歌形式的现代革新.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04-112.
-
[14]
孙向晨
.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5-27.
-
[15]
庞学铨
. 重建日常生活经验世界. 学术月刊,
2021, 53(1): 23-34.
-
[16]
菅志翔
, 马戎
. 语言、民族国家建构和国家语言政策. 学术月刊,
2022, 54(9): 123-147.
-
[17]
刘正强
. 中国访民的理想型—— 立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本土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03-113.
-
[18]
小田
. 马如飞轶事与近代说书人的理想人格生成. 学术月刊,
2019, 51(3): 171-184.
-
[19]
徐碧辉
. 自然的人化、自由的形式与情感的境象.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17-126.
-
[20]
贺桂梅
. 当代文学的民族形式建构与世界视野论纲.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4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