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

丁为祥

引用本文: 丁为祥.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J]. 学术月刊, 2019, 51(3): 5-16. shu
Citation:  Weixiang DING. Three Ideas of Knowing and Practicing in Confucianism of Song and Ming Dynasties[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3): 5-16. shu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对理学思想谱系的一种逆向把握

    作者简介: 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陕西西安 710119) ;
  • 中图分类号: B2

Three Ideas of Knowing and Practicing in Confucianism of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 Available Online: 2019-03-01

    CLC number: B2

  • 摘要: 一般说来,知行观属于功夫修养的范围,因而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本体思想的一种落实与表现来把握。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据儒家传统体与用、本体与功夫之间的互渗互证关系,不仅理学家关于体与本体的思想就表现在其功夫论中,而且从知行功夫的角度也可以逆向甚至更为具体地把握其本体思想。从这一视角出发,宋明知行观的探讨主要表现为程朱的知先行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王夫之的行先知后三种结论;而这三种不同的知行观,既代表着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也体现着理学发展的三个理论制高点,是理学沿着三个不同方向发展所得出的结论。至于其相互的批评、转进与分歧、演变,不仅代表着理学探讨之深入,同时也体现着其边界与底限意识。今天,反思其不同的制高点及其底限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总结并推陈出新的应有之义。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
  • 文章访问数:  2756
  • HTML全文浏览量:  53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3-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宋明理学的三种知行观

    作者简介: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 一般说来,知行观属于功夫修养的范围,因而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本体思想的一种落实与表现来把握。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据儒家传统体与用、本体与功夫之间的互渗互证关系,不仅理学家关于体与本体的思想就表现在其功夫论中,而且从知行功夫的角度也可以逆向甚至更为具体地把握其本体思想。从这一视角出发,宋明知行观的探讨主要表现为程朱的知先行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王夫之的行先知后三种结论;而这三种不同的知行观,既代表着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也体现着理学发展的三个理论制高点,是理学沿着三个不同方向发展所得出的结论。至于其相互的批评、转进与分歧、演变,不仅代表着理学探讨之深入,同时也体现着其边界与底限意识。今天,反思其不同的制高点及其底限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总结并推陈出新的应有之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