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在历史中发现“文学性”

李怡

引用本文: 李怡. 在历史中发现“文学性”[J]. 学术月刊, 2023, 55(5): 157-161. shu
Citation:  LI Yi. [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5): 157-161. shu

在历史中发现“文学性”

    作者简介: 李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成都 610207) ;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都与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研究”(202212A23441)的阶段性成果

  • 摘要: 2023新年伊始,近年来活跃于批评界的《当代文坛》杂志推出专栏,再度提出“文学性”的问题。张清华在《为何要重提“文学性研究”》一文中这样开宗明义:“为什么要重提‘文学性研究’?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假命题。什么是文学性研究?世界上有一种纯粹的、有明确界限的、专门意义上的、排他性的文学性研究么?显然没有,如果有的话,至多也就是‘文学研究的文学性’这样一个问题;还有,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或许文学性研究又是一直存在的−假如它不是被理解得那么绝对的话。从来没有消失过,又何谈‘重提’?”①这里的表述小心而谨慎,尚没有高调亮出新的理论宣言,就首先重述了二十年前那场“文学性”讨论的许多重要议题:究竟有没有纯粹的文学性?旧话重提理由何在?能不能真正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种小心翼翼的立论似乎在提醒我们,那场出现很早、持续时间不短的讨论其实余波未平,其中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性的命题−如文学性的含义、文学与非文学的边界、突破文学性研究的学术价值等等都对学界有过重大的冲击,并且至今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新的讨论就得小心谨慎、周密稳妥。在我看来,今天的文学性讨论,的确应该也有可能接受多年来相关探索的实际成果,将各种方向的思考纳入我们的最新建构,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文学与文学性的理解,特别是要揭示它们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真相。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430
  • HTML全文浏览量:  5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在历史中发现“文学性”

    作者简介:李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成都 610207)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都与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研究”(202212A23441)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2023新年伊始,近年来活跃于批评界的《当代文坛》杂志推出专栏,再度提出“文学性”的问题。张清华在《为何要重提“文学性研究”》一文中这样开宗明义:“为什么要重提‘文学性研究’?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假命题。什么是文学性研究?世界上有一种纯粹的、有明确界限的、专门意义上的、排他性的文学性研究么?显然没有,如果有的话,至多也就是‘文学研究的文学性’这样一个问题;还有,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或许文学性研究又是一直存在的−假如它不是被理解得那么绝对的话。从来没有消失过,又何谈‘重提’?”①这里的表述小心而谨慎,尚没有高调亮出新的理论宣言,就首先重述了二十年前那场“文学性”讨论的许多重要议题:究竟有没有纯粹的文学性?旧话重提理由何在?能不能真正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种小心翼翼的立论似乎在提醒我们,那场出现很早、持续时间不短的讨论其实余波未平,其中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性的命题−如文学性的含义、文学与非文学的边界、突破文学性研究的学术价值等等都对学界有过重大的冲击,并且至今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新的讨论就得小心谨慎、周密稳妥。在我看来,今天的文学性讨论,的确应该也有可能接受多年来相关探索的实际成果,将各种方向的思考纳入我们的最新建构,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文学与文学性的理解,特别是要揭示它们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真相。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