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重省《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当下美国学界关于“恶之平庸”的论战

刘文瑾

引用本文: 刘文瑾. 重省《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当下美国学界关于“恶之平庸”的论战[J]. 学术月刊, 2017, 49(04): 93-10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4): 93-103. shu

重省《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当下美国学界关于“恶之平庸”的论战

  • 摘要: 近年在美国学界,诸种因素促使围绕阿伦特《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的论战再次升温。争论主要围绕“恶之平庸”这一观点。以马克·里拉、斯坦格内丝以及理查德·沃林为代表的批评者们质疑“恶之平庸”在事实及理论层面的合理性。他们认为,虽然这一观点非常有助于人们思考现代科层制中的人性问题,但以“平庸”“无思”来理解艾希曼,却是阿伦特对艾希曼的历史真实面貌的误读。里拉和沃林指出,误读的原因,是阿伦特未能摆脱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以及她对纳粹之恶“过于复杂的简化”。笔者认为,从“根本恶”转向“恶之平庸”,阿伦特的问题在于她大大地缩减了人们理解恶、应对恶——或者说思考人类责任——的问题框架。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3415
  • HTML全文浏览量:  27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重省《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当下美国学界关于“恶之平庸”的论战

摘要: 近年在美国学界,诸种因素促使围绕阿伦特《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的论战再次升温。争论主要围绕“恶之平庸”这一观点。以马克·里拉、斯坦格内丝以及理查德·沃林为代表的批评者们质疑“恶之平庸”在事实及理论层面的合理性。他们认为,虽然这一观点非常有助于人们思考现代科层制中的人性问题,但以“平庸”“无思”来理解艾希曼,却是阿伦特对艾希曼的历史真实面貌的误读。里拉和沃林指出,误读的原因,是阿伦特未能摆脱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以及她对纳粹之恶“过于复杂的简化”。笔者认为,从“根本恶”转向“恶之平庸”,阿伦特的问题在于她大大地缩减了人们理解恶、应对恶——或者说思考人类责任——的问题框架。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