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语言、考古和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

杨文姣 孙瑾 郭健新 王传超

引用本文: 杨文姣, 孙瑾, 郭健新, 王传超. 语言、考古和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J]. 学术月刊, 2021, 53(5): 175-185. shu
Citation:  Wenjiao YANG, Jin SUN, Jianxin GUO, Chuanchao WANG. The Origin and Dispersal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s, Archeology and Genetics[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5): 175-185. shu

语言、考古和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

    作者简介: 杨文姣,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福建厦门 361005) ;孙瑾,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贵州兴义 562400) ;郭健新,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后(福建厦门 361005) ;王传超,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
  • 中图分类号: H7

The Origin and Dispersal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s, Archeology and Genetics

  • Available Online: 2021-05-20

    CLC number: H7

  • 摘要: 印欧语的起源与扩散研究从首次提出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库尔干假说和安纳托利亚假说,对于印欧语的起源及扩散路径,国内外研究丰富且说法庞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多角度出发,梳理了有关印欧语系起源和扩散问题的主要假说,评述和对比了各学科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综合多学科证据,我们推断印欧语起源于高加索山南部地区到安纳托利亚一带,经由东欧早期的农业人群传入东欧大草原,尔后经由以颜那亚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时代早中期的东欧草原游牧人群传播至欧洲、中国西北(吐火罗语)和南亚。
  • 图 1  颜那亚草原游牧人群的迁徙路线(改自:Narasimhan et al 2019)

    图 2  前安纳托利亚早期农民进入欧洲的路线(改自Wolfgang Haak, et al. 2015)

    图 3  进化树和分化时间预测(引自Gray & Q. Atkinson 2003)

  • 加载中
图(3)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3720
  • HTML全文浏览量:  41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5-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语言、考古和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

    作者简介:杨文姣,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福建厦门 361005)
    作者简介:孙瑾,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贵州兴义 562400)
    作者简介:郭健新,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后(福建厦门 361005)
    作者简介:王传超,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印欧语的起源与扩散研究从首次提出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库尔干假说和安纳托利亚假说,对于印欧语的起源及扩散路径,国内外研究丰富且说法庞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多角度出发,梳理了有关印欧语系起源和扩散问题的主要假说,评述和对比了各学科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综合多学科证据,我们推断印欧语起源于高加索山南部地区到安纳托利亚一带,经由东欧早期的农业人群传入东欧大草原,尔后经由以颜那亚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时代早中期的东欧草原游牧人群传播至欧洲、中国西北(吐火罗语)和南亚。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3)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