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作为语言事件的“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

褚潇白

引用本文: 褚潇白. 论作为语言事件的“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J]. 学术月刊, 2018, 50(6): 89-103. shu
Citation:  CHU Xiaobai.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6): 89-103. shu

论作为语言事件的“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

  • 摘要: 晚清基督教文学与中国民间教派宝卷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和差别?通过对其流行文本代表作《天路历程》和《龙华宝经》的解读和比较研究,可发现它们在叙事结构和空间形象之隐喻指涉层面的肖似之处和平行现象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文本可替换性。同时,由于二者运用不同的时态语法构建各自文本叙述中的核心拯救事件,故二者的可替换性又是被高度限制的。如果说这种可替换性是晚清大量民间宗教信徒皈依基督教这一“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的原因之一,那么,其深层次的不可替换性则亦是构成此现象之复杂性的主要根源。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2030
  • HTML全文浏览量:  14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作为语言事件的“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

  •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摘要: 晚清基督教文学与中国民间教派宝卷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和差别?通过对其流行文本代表作《天路历程》和《龙华宝经》的解读和比较研究,可发现它们在叙事结构和空间形象之隐喻指涉层面的肖似之处和平行现象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文本可替换性。同时,由于二者运用不同的时态语法构建各自文本叙述中的核心拯救事件,故二者的可替换性又是被高度限制的。如果说这种可替换性是晚清大量民间宗教信徒皈依基督教这一“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的原因之一,那么,其深层次的不可替换性则亦是构成此现象之复杂性的主要根源。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