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

聂敏里

引用本文: 聂敏里.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J]. 学术月刊, 2022, 54(10): 23-32. shu
Citation:  Minli NIE. Shi and Modern Public Intelecturals[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0): 23-32. shu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对余英时“士文化”研究的一个批评性考察

    作者简介: 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
  • 中图分类号: B0

Shi and Modern Public Intelecturals

  • Available Online: 2022-10-20

    CLC number: B0

  • 摘要: 在《士与中国文化》中余英时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因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所在。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士即便真的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关怀社会公共价值的特征,但这和士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仍然是两个概念。现代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独立于社会公权力之外的一个社会知识文化阶层的出现,是现代社会职能高度分化的产物。余英时试图通过赋予士以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来论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但无论是在对士的社会身份的把握上还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上都产生了一定的思想错误。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815
  • HTML全文浏览量:  13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0-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

    作者简介: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摘要: 在《士与中国文化》中余英时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因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所在。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士即便真的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关怀社会公共价值的特征,但这和士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仍然是两个概念。现代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独立于社会公权力之外的一个社会知识文化阶层的出现,是现代社会职能高度分化的产物。余英时试图通过赋予士以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来论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但无论是在对士的社会身份的把握上还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上都产生了一定的思想错误。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