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实证哲学与马克思:思想来源与类型

刘森林

引用本文: 刘森林. 实证哲学与马克思:思想来源与类型[J]. 学术月刊, 2024, 56(12): 5-21. shu
Citation:  LIU Senlin. Positive Philosophy and Marx:Origin and Type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2): 5-21. shu

实证哲学与马克思:思想来源与类型

    作者简介: 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拓展性研究”(19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B0

Positive Philosophy and Marx:Origin and Types

  • CLC number: B0

  • 摘要: 在黑格尔去世后“实证主义”思潮、实证哲学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有两种自称的“实证哲学”,却有至少四个不同渠道都在推崇实证性。除了从传统哲学和法学中诞生的推崇感性、经验、生成、事实的实证性思想(思辨有神论被视为典型代表)之外,还有来自文学艺术领域对无法归于传统理性的个别、特殊、感性、实存因素的强调,来自新兴自然科学领域对经验事实的重视,以及来自社会科学领域对感性、情感、激情、欲望、利益等实证因素的日益重视。它们都促进了不能仅仅诉诸理性论证和演绎、必须进一步落实到感性确证和事实验证上来的实证性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方面,以往我们往往只重视思辨有神论这一种跟神学密切相关的实证性思潮,由此造成一定的偏狭和限制。从实证性的四个思想来源及其基础上建构的两种“实证哲学”视角来看一系列相关问题,才能有一个更全面、更合理的视野,才能对相关问题作出更贴切的理解。
    1. [1]

      白刚 .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转换. 学术月刊, 2017, 49(12): 60-68.

    2. [2]

      陈明 .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引论. 学术月刊, 2021, 53(9): 72-84.

    3. [3]

      陆铭 .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3): 58-71, 109.

    4. [4]

      刘守英,熊雪锋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造的政治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4, 56(3): 53-69.

    5. [5]

      马艳李韵蔡民强 .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学术月刊, 2016, 48(11): 70-83.

    6. [6]

      孙亮 .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21.

    7. [7]

      马艳,陈尧 . “算法革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3, 55(6): 66-74.

    8. [8]

      陆铭 . 观念与中国经济转型——以区域发展的空间政治经济学为例. 学术月刊, 2024, 56(5): 32-43.

    9. [9]

      张道根 .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0, 52(3): 5-14.

    10. [10]

      陆臻 .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生产型消费者”—— 以网络小说“粉丝”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13-119.

    11. [11]

      张一兵 . 先在的数字化蒙太奇构架与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8): 51-57.

    12. [12]

      孟捷 . 剩余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1, 53(2): 65-74.

    13. [13]

      刘伟 .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说体系和理论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5): 5-16.

    14. [14]

      胡志平 .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与政府行为框架. 学术月刊, 2019, 51(6): 53-63.

    15. [15]

      江静张冰瑶 .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2, 54(12): 59-70.

    16. [16]

      ● 聂辉华○ 林佳妮 .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学术月刊, 2020, 52(6): 179-184.

    17. [17]

      洪永淼,史九领 . 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4, 56(1): 43-59.

    18. [18]

      方博 . 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 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3): 57-65.

    19. [19]

      李佃来 . 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 学术月刊, 2018, 50(8): 20-32.

    20. [20]

      陶庆梁晓安 .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67-79.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127
  • HTML全文浏览量:  4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实证哲学与马克思:思想来源与类型

    作者简介: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拓展性研究”(19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在黑格尔去世后“实证主义”思潮、实证哲学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有两种自称的“实证哲学”,却有至少四个不同渠道都在推崇实证性。除了从传统哲学和法学中诞生的推崇感性、经验、生成、事实的实证性思想(思辨有神论被视为典型代表)之外,还有来自文学艺术领域对无法归于传统理性的个别、特殊、感性、实存因素的强调,来自新兴自然科学领域对经验事实的重视,以及来自社会科学领域对感性、情感、激情、欲望、利益等实证因素的日益重视。它们都促进了不能仅仅诉诸理性论证和演绎、必须进一步落实到感性确证和事实验证上来的实证性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方面,以往我们往往只重视思辨有神论这一种跟神学密切相关的实证性思潮,由此造成一定的偏狭和限制。从实证性的四个思想来源及其基础上建构的两种“实证哲学”视角来看一系列相关问题,才能有一个更全面、更合理的视野,才能对相关问题作出更贴切的理解。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