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向世陵

引用本文: 向世陵.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J]. 学术月刊, 2017, 49(06): 42-5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6): 42-50. shu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 摘要: 复卦“一阳复于下”引出的天地(生物)之心概念,成为宋儒生生仁说的基本理论资源。张栻不认同“天地以生物为心”,重视“复”在天地生物和德性修养中的价值。天地之心落实为人心,重在将天地之心与人心和仁德统一起来。人不能停留于爱人的现象,必须探究其内在的性理或所以爱人者,爱之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不能简单指爱名仁,指公为仁,同时须看到仁是体用的相须合一。仁道虽然难名,但毕竟惟公近之,仁者视万物犹一体。仁既是普遍之爱,也包含着差别的规定,“理一分殊”成为一般的方法。张载从宇宙论层面论证人物同气同性,只能说明人物同一,而难以解决 人性、物性相分。特定的“仁民”有别于一般的“爱物”,人道与物道类别不同。儒家坚持一本义及其对墨家兼爱的批评,并不意味着对公天下的博爱的质疑,其最后的落脚点在重民、爱民的王道政治。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3246
  • HTML全文浏览量:  15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摘要: 复卦“一阳复于下”引出的天地(生物)之心概念,成为宋儒生生仁说的基本理论资源。张栻不认同“天地以生物为心”,重视“复”在天地生物和德性修养中的价值。天地之心落实为人心,重在将天地之心与人心和仁德统一起来。人不能停留于爱人的现象,必须探究其内在的性理或所以爱人者,爱之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不能简单指爱名仁,指公为仁,同时须看到仁是体用的相须合一。仁道虽然难名,但毕竟惟公近之,仁者视万物犹一体。仁既是普遍之爱,也包含着差别的规定,“理一分殊”成为一般的方法。张载从宇宙论层面论证人物同气同性,只能说明人物同一,而难以解决 人性、物性相分。特定的“仁民”有别于一般的“爱物”,人道与物道类别不同。儒家坚持一本义及其对墨家兼爱的批评,并不意味着对公天下的博爱的质疑,其最后的落脚点在重民、爱民的王道政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