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清末四川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之争:以经征局设立及其争议为切入点

赖骏楠

引用本文: 赖骏楠. 清末四川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之争:以经征局设立及其争议为切入点[J]. 学术月刊, 2019, 51(8): 89-105. shu
Citation:  Junnan LAI. The Debate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Late Qing Sichuan: Tak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xation Bureau as a Start Point[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8): 89-105. shu

清末四川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之争:以经征局设立及其争议为切入点

    作者简介: 赖骏楠,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433) ;
  • 中图分类号: P9

The Debate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Late Qing Sichuan: Tak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xation Bureau as a Start Point

  • Available Online: 2019-08-01

    CLC number: P9

  • 摘要: 对清末四川经征局的设立及其所引发的争议,需要以“官−绅”或“国家−地方精英”间权力博弈这一分析框架来进行理解。19世纪中叶以降,受困于内外军事危机的清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力逐步被削弱,并在征税等基层治理事务中广泛依赖绅士参与。与全国趋势类似,晚清四川地方绅士亦广泛介入津贴、捐输、肉厘等赋税的征管,乃至从中谋取私利。四川总督赵尔巽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全省范围的专业征收机构−经征局,并以此接管原本由州县官或绅士负责的部分赋税的征收事宜,构成了对绅士征税权及相关利益的威胁。借助作为清末立宪运动之产物的省咨议局这一平台,四川绅士对经征局的设立和运行展开激烈批评,但始终未能动摇赵尔巽借助经征局统一全省财政的意志。由于晚清以来国权和绅权间未能形成相辅相成的同步发展格局,被绅权俘获的近代宪法和代议制度未能充分实现预期中的促进国家建设的目的,反而对后者构成了结构性阻力。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9
  • 文章访问数:  6348
  • HTML全文浏览量:  84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8-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清末四川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之争:以经征局设立及其争议为切入点

    作者简介:赖骏楠,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433)

摘要: 对清末四川经征局的设立及其所引发的争议,需要以“官−绅”或“国家−地方精英”间权力博弈这一分析框架来进行理解。19世纪中叶以降,受困于内外军事危机的清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力逐步被削弱,并在征税等基层治理事务中广泛依赖绅士参与。与全国趋势类似,晚清四川地方绅士亦广泛介入津贴、捐输、肉厘等赋税的征管,乃至从中谋取私利。四川总督赵尔巽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立全省范围的专业征收机构−经征局,并以此接管原本由州县官或绅士负责的部分赋税的征收事宜,构成了对绅士征税权及相关利益的威胁。借助作为清末立宪运动之产物的省咨议局这一平台,四川绅士对经征局的设立和运行展开激烈批评,但始终未能动摇赵尔巽借助经征局统一全省财政的意志。由于晚清以来国权和绅权间未能形成相辅相成的同步发展格局,被绅权俘获的近代宪法和代议制度未能充分实现预期中的促进国家建设的目的,反而对后者构成了结构性阻力。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