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地方的浮沉”与20世纪中国的语言运动——以茅盾的方言观及其流变为中心

孟宁 刘忠

引用本文: 孟宁 刘忠. “地方的浮沉”与20世纪中国的语言运动——以茅盾的方言观及其流变为中心[J]. 学术月刊, 2024, 56(6): 167-176. shu
Citation:  MENG Ning. “Local Ups and Downs” and the Language Movement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Centered on Mao Dun’s Dialect View and Its Evolu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6): 167-176. shu

“地方的浮沉”与20世纪中国的语言运动——以茅盾的方言观及其流变为中心

    作者简介: 孟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3);刘忠,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233)。;
  • 中图分类号: I206

“Local Ups and Downs” and the Language Movement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Centered on Mao Dun’s Dialect View and Its Evolution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茅盾的方言观及其流变与20世纪中国的语言运动密切相关,其方言观中对“地方”的亲近或排斥姿态,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不同选择以及想象中国方式的差异。一方面,从宏观趋势看,茅盾方言观中的“地方”历经从倡导方言到舍弃方言的起落过程,展示了时代精神的规约和现代民族国家的生成进程。另一方面,从微观细节及内在动因分析,茅盾方言观中的“地方”与“想象的共同体”间的摩擦,建构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地方性”命题的复杂性与多质性面貌,成为“方言土语”与“地方性”论争中可溯的前因与可循的线索。此外,茅盾方言观中对南北地域方言差异的关注、对“蓝青官话”这一语言策略的推崇与还与21世纪以来的方言写作热、方言问题论争有关,并形成有效的跨时空对话。
    1. [1]

      湛晓白 . 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64-179.

    2. [2]

      陈建华 .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3. [3]

      李扬 . 语言·文学·历史.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3-175.

    4. [4]

      连洪泉江嘉琳 . 方言技能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信号机制吗. 学术月刊, 2020, 52(4): 55-68.

    5. [5]

      菅志翔马戎 . 语言、民族国家建构和国家语言政策. 学术月刊, 2022, 54(9): 123-147.

    6. [6]

      黄向春 . 清代福州的“蜑民”与地方社会. 学术月刊, 2019, 51(8): 168-178.

    7. [7]

      冯建勇 . 边疆的“地方”格局与“世界”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66-175.

    8. [8]

      菅志翔马戎 . 人类语言与社会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21-138.

    9. [9]

      菅志翔,马戎 . 中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 学术月刊, 2023, 55(8): 123-144.

    10. [10]

      高玉 . 文学语言与当下汉语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5): 141-150.

    11. [11]

      张凤阳 .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学术月刊, 2018, 50(12): 52-63.

    12. [12]

      桑兵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13. [13]

      王波 .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14. [14]

      常晨陆铭 . 新城:造城运动为何引向债务负担. 学术月刊, 2017, 49(10): 55-65.

    15. [15]

      张曙光 . 制度的语言(哲学)分析——读韦森教授著《语言与制序》. 学术月刊, 2016, 48(02): 56-65.

    16. [16]

      陈诗一汪莉 . 中国地方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 学术月刊, 2016, 48(06): 37-52.

    17. [17]

      苏剑 . 语言扶贫的理论逻辑、经验支持与实现路径. 学术月刊, 2020, 52(9): 67-73.

    18. [18]

      陈引驰陈思和黄维樑郜元宝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问题(笔 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31-139.

    19. [19]

      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 . 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75-184.

    20. [20]

      苏永延 . 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特征辨析. 学术月刊, 2024, 56(6): 157-16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3
  • 文章访问数:  306
  • HTML全文浏览量:  4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地方的浮沉”与20世纪中国的语言运动——以茅盾的方言观及其流变为中心

    作者简介:孟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3);刘忠,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233)。

摘要: 茅盾的方言观及其流变与20世纪中国的语言运动密切相关,其方言观中对“地方”的亲近或排斥姿态,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不同选择以及想象中国方式的差异。一方面,从宏观趋势看,茅盾方言观中的“地方”历经从倡导方言到舍弃方言的起落过程,展示了时代精神的规约和现代民族国家的生成进程。另一方面,从微观细节及内在动因分析,茅盾方言观中的“地方”与“想象的共同体”间的摩擦,建构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地方性”命题的复杂性与多质性面貌,成为“方言土语”与“地方性”论争中可溯的前因与可循的线索。此外,茅盾方言观中对南北地域方言差异的关注、对“蓝青官话”这一语言策略的推崇与还与21世纪以来的方言写作热、方言问题论争有关,并形成有效的跨时空对话。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