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
摘要: 汉语哲学是一个层次丰富、主题众多的论域,而非一个或几个零散的议题,汉语与哲学以学术论域的方式联结在一起,意味着以汉语为基本语言的学术共同体的主动自觉,这样的自觉既是学术性的,更是文化性的。对此的研究尝试从历史和规范性的维度入手理解两种不同的自觉模式。汉语哲学的发展既可以做历史性的梳理,也可以从规范性哲学工作及其语言工具的关系入手理解。通过两种自觉进路的澄清,尝试达到以下基本结论:其一,“合法性情结”指向的不是汉语哲学的规范性,而是它的文化属性。对于汉语哲学的讨论,不能忽视如下的事实,即以汉语为载体的哲学活动或对汉语哲学活动的规范化实际上已经展开,并且在持续进行。其二,汉语哲学要面对的问题是哲学工作及其语言载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问题。汉语作为一种自然语言的特殊性是否能够塑造一种独特的哲学,与此同时,遵守严格规范的哲学思考又会给汉语本身的发展和意义体系带来什么变化?简言之,哲学活动推动了汉语的动态发展和衍生,而非对汉语进行了哲学性改造。同时,汉语作为一种哲学语言对哲学思考的规范性及其可能性的扩展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
Key words: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61
- HTML全文浏览量: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