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景海峰

引用本文: 景海峰.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J]. 学术月刊, 2021, 53(4): 21-31. shu
Citation:  Haifeng JING. Historical Nature of Hermeneutics and Origin of Confucian Classics[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4): 21-31. shu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作者简介: 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教授(广东深圳 518060) ;
  • 中图分类号: B2

Historical Nature of Hermeneutics and Origin of Confucian Classics

  • Available Online: 2021-04-20

    CLC number: B2

  • 摘要: 利科提出了历史意义的三重诠释,在历史事件的陈述、构成传统的历史解释之外,还有一种理解的历史性或诠释学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是对历史叙事本身的反思,构成一种哲学的追问与精神性的溯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事实性的考辨上。从这样的历史性理解出发,我们可以暂且超离实物、图像和文字,以及各种历史材料本身所带来的有限性之束缚,而由对象物演变的逻辑来还原或者想象历史演变所可能存在的路径,以勾勒出从“无言”世界进入到“有言”世界的图景。儒家的经典以六经为根本,而六经的起源与儒家所建构的文明史、历史观是交叠在一起的,仅从历史的事实性考论入手,我们无法说清楚这些材料的真实来源,尤其不能解释这些文献何以变成了具有某种神圣性特征的典籍。所以,儒家经典的起源就不只是文献自身的历史,它也包含了观念的演化史和精神的扩展史,是一个不断的诠释和一系列思想填充活动的结果。从口传记忆到书写记忆,从片段无序的材料到结构谨严的文本,从一般性的历史文献到体系化的哲学经典,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程,既是六经成型的前史,也是六经的演化史与建构史,正是在原本混沌迷离的状态中,六经系统才慢慢地成长起来,儒家经典的基本面貌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化,最终以华夏文明之根本正典的身份呈现于世。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1603
  • HTML全文浏览量:  24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诠释学的历史性与儒家经典起源

    作者简介:景海峰,深圳大学国学院哲学系教授(广东深圳 518060)

摘要: 利科提出了历史意义的三重诠释,在历史事件的陈述、构成传统的历史解释之外,还有一种理解的历史性或诠释学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是对历史叙事本身的反思,构成一种哲学的追问与精神性的溯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事实性的考辨上。从这样的历史性理解出发,我们可以暂且超离实物、图像和文字,以及各种历史材料本身所带来的有限性之束缚,而由对象物演变的逻辑来还原或者想象历史演变所可能存在的路径,以勾勒出从“无言”世界进入到“有言”世界的图景。儒家的经典以六经为根本,而六经的起源与儒家所建构的文明史、历史观是交叠在一起的,仅从历史的事实性考论入手,我们无法说清楚这些材料的真实来源,尤其不能解释这些文献何以变成了具有某种神圣性特征的典籍。所以,儒家经典的起源就不只是文献自身的历史,它也包含了观念的演化史和精神的扩展史,是一个不断的诠释和一系列思想填充活动的结果。从口传记忆到书写记忆,从片段无序的材料到结构谨严的文本,从一般性的历史文献到体系化的哲学经典,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历程,既是六经成型的前史,也是六经的演化史与建构史,正是在原本混沌迷离的状态中,六经系统才慢慢地成长起来,儒家经典的基本面貌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化,最终以华夏文明之根本正典的身份呈现于世。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