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刘旭光

引用本文: 刘旭光.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J]. 学术月刊, 2019, 51(6): 129-142. shu
Citation:  Xuguang LIU. “Judgment of Perfect” in Aesthetic and Its End[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6): 129-142. shu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作者简介: 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444) ;
  • 中图分类号: B83

“Judgment of Perfect” in Aesthetic and Its End

  • Available Online: 2019-06-01

    CLC number: B83

  • 摘要: 对事物之“完美”的判断与对事物之“美”的判断,在人类审美精神的发展历程中往往纠缠在一起。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中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将对“完美”的追求等同于对“美”的追求,而基督教神学对于上帝之完美的设定,强化了这一传统。这一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古典时代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的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产生了一套以“完美”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即以“秩序”“比例”“和谐”为中心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康德通过辨析鉴赏判断与完美判断之间的差异,把完美判断逐出了审美领域,引发了美学与艺术理念的巨大变革。但完美判断对今天的“审美”仍有重要意义。
  • 图 1   

    图 2   

    图 3   

  • 加载中
图(3)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3025
  • HTML全文浏览量:  21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6-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作者简介: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444)

摘要: 对事物之“完美”的判断与对事物之“美”的判断,在人类审美精神的发展历程中往往纠缠在一起。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中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将对“完美”的追求等同于对“美”的追求,而基督教神学对于上帝之完美的设定,强化了这一传统。这一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古典时代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的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产生了一套以“完美”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即以“秩序”“比例”“和谐”为中心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康德通过辨析鉴赏判断与完美判断之间的差异,把完美判断逐出了审美领域,引发了美学与艺术理念的巨大变革。但完美判断对今天的“审美”仍有重要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3)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