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历史中国的分配正义:实践与思想

苏力

引用本文: 苏力. 历史中国的分配正义:实践与思想[J]. 学术月刊, 2020, 52(3): 79-95. shu
Citation:  Li SU. Distribution Justice in Chinese History: Practice and Thought[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3): 79-95. shu

历史中国的分配正义:实践与思想

    作者简介: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 100871) ;
  • 中图分类号: P9

Distribution Justice in Chinese History: Practice and Thought

  • Available Online: 2020-03-01

    CLC number: P9

  • 摘要: 在农耕大国的背景下,历史中国产生了以“均平”为代表的有关分配正义的实践与思想。农耕中国的特征,决定了分配正义必须同时考虑“家”(村落)和“国”两种共同体的需求。在实践层面,中国古代有关土地和赋役的分配,其目标在于既要促成大政治共同体的发生,又要维系村落共同体的稳定和互助。在思想层面,儒家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注意到分配正义只可能存在于“家”和“国”(而非“天下”)的共同体中,并充分考虑了村落共同体中的分配难题。分析中国传统的分配正义,可以打通中西学术对此话题的交流,也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分配正义实践同样具有理论意义。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5
  • 文章访问数:  2114
  • HTML全文浏览量:  37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03-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历史中国的分配正义:实践与思想

    作者简介: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 100871)

摘要: 在农耕大国的背景下,历史中国产生了以“均平”为代表的有关分配正义的实践与思想。农耕中国的特征,决定了分配正义必须同时考虑“家”(村落)和“国”两种共同体的需求。在实践层面,中国古代有关土地和赋役的分配,其目标在于既要促成大政治共同体的发生,又要维系村落共同体的稳定和互助。在思想层面,儒家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注意到分配正义只可能存在于“家”和“国”(而非“天下”)的共同体中,并充分考虑了村落共同体中的分配难题。分析中国传统的分配正义,可以打通中西学术对此话题的交流,也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分配正义实践同样具有理论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