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创新体制的异质性与南北创新能力的差距——基于创新体制、创新能力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的解释

黄少安 李亚飞

引用本文: 黄少安 李亚飞. 创新体制的异质性与南北创新能力的差距——基于创新体制、创新能力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的解释[J]. 学术月刊, 2024, 56(10): 50-63. shu
Citation:  HUANG Shaoan. Disparities in Innovation Systems and Capacities—— Explaining the North-South Innovation Gap in China[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0): 50-63. shu

创新体制的异质性与南北创新能力的差距——基于创新体制、创新能力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的解释

    作者简介: 黄少安,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讲席教授(山东济南250100);李亚飞,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北京100083)。
  •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异质性创新视角下环保补贴政策驱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研究”(23CJY022)的阶段性成果。李亚飞为本文通讯作者。

  • 中图分类号: F12

Disparities in Innovation Systems and Capacities—— Explaining the North-South Innovation Gap in China

  • CLC number: F12

  • 摘要: 通过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南北地区2010年代以来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事实,可以提出一个基于创新体制差异的解释逻辑: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决定了南北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而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又决定了南北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及其变化。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总体创新能力从1985—2018年经历了由北强南弱到南强北弱转变的几个重要特征事实;从理论逻辑上揭示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的异质性决定南北创新能力及其演变的差异:由于北方偏向于计划推动型创新体制、相对难以适应国家整个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而南方刚好相反,从而决定了南方创新能力的由弱变强。具体提出七个解释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影响创新能力的理论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北方地区更偏好和更受制于计划推动型创新、而南方更容易接受和更偏好市场引导型创新,以及南北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相对变化根源于创新的体制基础及其演变。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00
  • HTML全文浏览量:  5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创新体制的异质性与南北创新能力的差距——基于创新体制、创新能力对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的解释

    作者简介:黄少安,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讲席教授(山东济南250100);李亚飞,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异质性创新视角下环保补贴政策驱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研究”(23CJY022)的阶段性成果。李亚飞为本文通讯作者。

摘要: 通过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南北地区2010年代以来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事实,可以提出一个基于创新体制差异的解释逻辑: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决定了南北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而创新能力及其相对变化又决定了南北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及其变化。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总体创新能力从1985—2018年经历了由北强南弱到南强北弱转变的几个重要特征事实;从理论逻辑上揭示南北地区创新体制及其演变的异质性决定南北创新能力及其演变的差异:由于北方偏向于计划推动型创新体制、相对难以适应国家整个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而南方刚好相反,从而决定了南方创新能力的由弱变强。具体提出七个解释创新体制及其演变影响创新能力的理论假说,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北方地区更偏好和更受制于计划推动型创新、而南方更容易接受和更偏好市场引导型创新,以及南北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相对变化根源于创新的体制基础及其演变。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